第三十九章 一个字头的诞生(2 / 2)

沿海港口与内地因为中国人开采矿山越来越发达的城镇民众一片恐慌,一些城镇开始出现请愿行动,上万人签名请求中国人留下的请愿书频频出现。当日本人创办的第一份报纸,江户影响力最大的《江户新闻》有日本大商贾佐藤三木撰文,批评幕府和天皇昏庸无力,根本不能带给日本国民任何希望之后,各地渐渐出现针对幕府和天皇的批评声。</p>

7月,江户所司代抓捕大商贾佐藤三木的行动遭到激烈抵抗,很快,就演化为整个江户城的骚动,支持佐藤三木的暴动者冲击将军行宫大奥被血腥镇压,佐藤三木逃亡长崎。</p>

随即,中国外务部宣布暂时中断与日本国的贸易联系,急电在日本国内的中国商人退到长崎。</p>

……</p>

天上白云朵朵,七月正是骄阳如火之时。</p>

午门前宽敞的广场上,一辆前轮小后轮大的木座位怪车慢悠悠走着,虽然木座上架了帆布篷,但更多的作用或许只能遮阳,从外面,能清楚的看到木座上的人。</p>

车上的方向盘,更像带长握柄的转轴,此时,叶昭正笑着说:“对,慢慢的,慢慢的。”穿着白纱裙秀气无比的蓉儿坐在叶昭怀里,又害怕又开心,不时吓的尖叫。</p>

这是汽车史上第三辆用来交易的汽车。</p>

第一辆,是三轮汽车,卖给了广东一位商人。</p>

第二辆,则是四轮驱动车,同样被商人购买。</p>

第三辆便是叶昭和蓉儿乘坐的这一辆了,比之前两辆汽车,技术上当然更为成熟,这也是东方汽车行有勇气将它销售给皇室的原因,当然,除了最高层,汽车行的职员没人知道车行本就是皇室产业。</p>

叶昭购买的这辆汽车前轮小,后轮大,两个前轮的直径或许只有后轮直径的一半,木头座位和下面支撑底盘的几根铁架完全分离,在叶昭眼里自然极为简陋。</p>

有叶昭画的草图,或许汽车演变成后世车型的节奏会加快,但目前来说,显然和叶昭想象中的汽车大不一样,从车厢来说,更像双人木椅子上加了个棚而已。</p>

“相公,它没有马车快呀?”蓉儿渐渐的熟练起来,知道怎么转方向盘了。</p>

叶昭就笑:“以后就快了。”</p>

此时,就见端门那儿匆匆走来一行人,叶昭忙扳下刹车,将蓉儿抱到旁侧坐好。</p>

急匆匆而来的是左相李小村,到了车前见皇后也在,急忙见礼,心说皇上和皇后感情甚笃,少年结发,实在羡煞旁人。</p>

至于皇上喜欢稀奇古怪的东西,李小村早已习以为常,新工业品新技术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年,很是涨了见识。</p>

可想到东洋的事,李小村心下实在不安,小心翼翼道:“皇上,日本就由着这么乱下去?听闻幕府和睦仁给英法江户领事写了信,幕府还遣了特使,频繁进出两家使馆,再这么下去,英国人和法国人会不会?……”</p>

叶昭笑了笑,说:“乱点好啊,再乱一阵。”手指在车把手上慢慢的敲着,琢磨了一会儿,道:“法国人就不必管他了。英国人那边,叫外务部对外吹吹风,就说我国有意售给缅甸五千枝十响快枪。”</p>

李小村颔首,犹豫了一下,问道:“皇上,臣迟钝,只是日本国之事,臣思量好久,实在费解……”虽说圣意难测,但对外一事上,若不能领会大皇帝的真实意图,很多事实在难以把握。</p>

叶昭笑道:“本就早该跟你说了,日本国,天皇和幕府……”低语了几句。</p>

听着叶昭的话,李小村脸上阴晴不定,连连点头。</p>

叶昭又道:“明日枢密院合议,你心里也先有个谱儿。”</p>

“是,臣明白!”李小村知道,自己又有差事办了。</p>

………………………………………………………………………………………………………………………………</p>

睡的昏天黑地的,脑袋还是晕,还想睡,今天晚上不能更新的话就欠一万字,从明天开始慢慢补,汗。(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