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清州同盟(2 / 2)

用日本历史小说家司马辽太郎(此人乃彻头彻尾的右翼分子,小说写得不错,但是人品就不怎么样了)曾这样评价德川家康还有丰臣秀吉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p>

比如你对一个日本人他说他像丰臣秀吉,他表面上会谦虚地一下,但是掩饰不住他心里的喜悦之情。</p>

但如果你对他说他像德川家康,他就算不和你当面吵一架,也一定会在心底骂你,你才像德川家康,你和你妈才像德川家康,你他(和谐)妈全家都像德川家康。</p>

与大部分国家崇拜开国太祖的习惯不同,日本人比较会对失败者寄予深厚的同情。</p>

在同时代对手中,例如源平合战中,日本人会记得有日本项羽之称的木曾义仲,而不记得胜利者第一任幕府将军源赖朝。</p>

南北朝时,日本人会将喊着七生报国自刃而死的楠木正成奉为军神,而对开创室町幕府的足利尊氏不屑一顾。</p>

到了关原合战,以决死突击击溃德川军本阵的真田幸村,其在日本人心目地位也远高于德川家康。</p>

其实想来也不复杂,就像日本人喜欢的敦盛里唱的,人间五十年,与天地相比,不过渺小一物。看世事,梦幻似水,任人生一度,入灭随即当前。</p>

正因为日本人整日里自伤自哀的习惯了,对失败者的同情,更能贴近他们平日对现实压抑,而郁郁不得志的现实遭遇,所以他们爱欣赏美丽却花期短暂的樱花,却无人在意有着顽强生命力,大雪压肩挺且直的青松一样。</p>

因此也有了武士道里崇尚的精神境界,在片刻耀眼的美丽中达到自己人生的顶峰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之后毫无留恋的结束自己的生命。对,既然不能在最辉煌时凋谢,那么剩下活得最长的都是老乌龟,所以德川家康你就不得不杯具了。在山冈庄八所著《德川家康》里,德川家康在嫡长子松平信康遭到织田信长赐死前夕,信康偷偷来看望父亲,也算是临终永别。信康哭诉甚多,但此刻已是五国大名的德川家康唯一的反应是:沉默。待信康最终见无望免死,大哭而去后,德川家康方才放声大哭。</p>

在德川家康生平唯一一次惨痛的失败,对武田家的三方原合战。德川军溃败之后,他骑马逃窜时曾吓到在马上拉粪。他让人当场绘下自己愁苦的样子,挂在屋子里,让自己时刻可以见到。该画像称为“颦像”,现在仍存在。德川家康一生勤俭节约,即使一统战国,成为‘天下人’后,吃得也很节俭,连鱼也很少吃,每日就吃腌萝卜就白米饭。</p>

德川家康不仅对自己抠门,对别人也是一样,有次他在家里闲逛,听见有侍女私下抱怨,说现在的伙食实在太差了,小菜只有腌萝卜。德川家康听完后,笑了笑就说,好吧,既然你们不爱吃,就不要吃了。从此德川家的侍女连作为小菜的腌萝卜也被取消了,每日干吃白饭。</p>

就是这样的德川家康,有次有人问他:“德川家的宝物是什么?”家康回答道:“五百骑三河武士。”</p>

在东海道一地,有远江人去种粮食,三河人去打仗,骏河人整日宴会高歌的民谣。可见三河武士骁勇善战是日本有名的。</p>

在三方原合战后,马场信房检视战场完毕,对武田信玄说道:“看了三河军的尸体,头朝我军倒下的都是脸朝下,头朝滨松倒下的都是脸朝上,这说明这些士兵都是向前冲杀时战死的,因想逃跑而被处斩的一个也没有。”</p>

在长筱合战中,织田德川联军三万八千人,其中织田军三万人,德川军只有八千,战后检察斩获的武田军首级,两军收割的居然一样多。</p>

永禄五年元月,当武田家还将主要精力都放在上杉家时,将来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的德川织田同盟已经成立,并且在日后崛起,这一军事同盟,就是今后阻碍武田信玄上洛的最大障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