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与虎谋皮(2 / 2)

随即李晓转而求其次,言道:李当家如此考虑,亦是有阁下深思熟虑之处,但眼下我的水军船小不经风浪,期间没有大船坐镇,实在无法保护此地周全,不知李当家可否借我五艘大船,以后当有厚报。</p>

李晓明白这要求有点狮子大开口了,李旦呵呵一笑,言道:李大人,未免强人所难了。五艘大船太过了,如果是两艘,我还能向家父言请,通融一二。</p>

李晓闻言顿时大喜,他水军中没有安宅船坐镇,正是战力不全,有了李旦的答允,这一问题解决了。</p>

最后李晓款待这两人中饭后,两人告辞离去。</p>

岩濑湊的旅笼屋中。</p>

李旦,王坦之二人洗漱了一番后,正准备休息。</p>

李旦开口对王坦之言道:王兄,你看这李晓如何</p>

王坦之犹疑了一下,李旦将手向下微压,示意无事,言道:你放心这四周都是我们的人,不会隔墙有耳的。</p>

王坦之点了点头,言道:李兄弟,我实话言之,这李晓确实是一个有才具之人,不过他久居倭地,似已忘了自己为汉人之本,这点作实可惜。</p>

李旦看了王坦之一眼,笑道:王兄弟,如此看就错了。</p>

王坦之言道:哦,愿望李兄弟之高见。</p>

李旦言道:与王兄弟恰恰相反,这李晓是否有才具我不敢判断,但是看其双目,观其言谈行事,我断定此人是内心有大抱负之人。</p>

哦王坦之微微讶然。</p>

李旦点了点头言道:相信我的判断,王兄。眼下我着意结好李晓,并非为了一时。</p>

怎么说</p>

李旦成竹在胸地,言道:原因在于狡兔三窟,未雨绸缪,自五峰船主故去后,朝廷虽开放海禁,但实际上仍是外松内紧,视我等海商为心腹之患,早有念头想一并处置。我等在江浙一地已越来越难立足。</p>

所以要谋得出路,一定要另谋根据之地,听闻颜兄弟颜思齐,另一与李旦齐名之大海盗已率三千海民与闽渡海,于大员台湾旧称定居。而林道乾亦率众而去鸡笼今高雄,不过大员,鸡笼都太贫瘠,难以开垦,故而不适,最佳之地,还是日本。</p>

这是为何王坦之问道。</p>

李旦笑了笑言道:很简单,第一太祖爷当初将倭国定为不征之国,我等在此地,不用担心朝廷会派兵征讨,第二,日本比之大员,鸡笼还算富庶,又多良港,易于补给。</p>

而眼下平户太小,特别松浦那老贼,不过贪图海贸利润,实际上对我等防备甚严,而九州当地之人,亦我们多有提防。所以我们难有施展之机会,可是眼下却不一样了。</p>

王坦之闻言惊道:难道李兄弟,有夺取此地,取李晓而代之的打算</p>

有何不可,李旦目光一闪,言道,若这李晓可欺,那么我可借助其势,慢慢渗透,乘机在北陆取得立足之地,之后取而代之,将此人作为第二个平户,若是李晓手腕厉害,我们不能得手,我们亦可与他合作,最少他亦是我们明国人,怎么说也较松浦那老贼好多了。</p>

王坦之点了点头言道:李兄弟果然谋事深远,只是我担心,李晓对我们亦有提防,很难会信任我等。</p>

李旦哈哈一笑,言道:这你就放心吧,李晓所谋之事远大,将来必会有用到我们地方,到时他自己回来找我们的。</p>

此刻在教堂之中。</p>

李晓亦在思索,方才与李旦,王坦之之对话。</p>

事实上,李晓明白两艘航海大船亦并非随便可得,李旦竟肯在自己身上下如此投资重注,对于商人而言,绝非无的放矢。</p>

难道他们亦是看重了自己明国人的身份,然后想在自己身上谋取什么。</p>

不过李晓是不会拒绝的,眼下自己自己水军规模尚小,航路没有打通,更不可能进行什么跨洋贸易。</p>

所以要想贸易金银,他所依赖的只有葡萄牙人,还有李旦的海商走私船队。</p>

不过这李旦,在自己身上图谋,却不止是金银贸易这一点。</p>

正所谓与虎谋皮,李旦犹如吃人不吐骨头的老虎,李晓心觉自己若是处置不甚,反而可能被对方所吞并,所以心底对此人不由多了十二万分的戒备。</p>

但是对于李晓现在来说,增加了两艘千石级大船之后,自己的越中水军亦有所规模,已可以完全胜任征讨佐渡之战了。</p>

第三百七十七章与虎谋皮</p>

第三百七十七章与虎谋皮,到网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