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三章 公学建成。(1 / 2)

 门阀世家最终还是服软了,应允了杨广要在大兴城当中建造公学的事情。</p>

既然门阀世家服软,杨广自然是要穷追猛打的,大兴城内公学的数量,也从原本规划的四座,变成了九座。</p>

对于门阀世家来说,大兴城的各种利益的争夺他们已经输了,四座又或者九座对于他们来说,都没有什么意义了。</p>

御书房中,李牧在给杨广提供着各种意见。</p>

比如,以现在大隋的国力和社会的生产力来看的话,三年的公学教育是最为切合实际的。</p>

像前世那种九年制度的义务教育,在大隋这个年代想要施行那无疑是痴人说梦的。</p>

这个年代讲究的是十年寒窗,若是真供养这些学子十年的话,单单是一个大兴城的九所学校,都得需要一个海量的消耗。</p>

而且,要知道,这其中能够真正成才的必经是少数,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这种消耗是没有意义的。</p>

李牧建议杨广,九所公学当中,八所为小学,一所大学。</p>

小学学期为三年制度,小学的学习课程也主要是一些基本的知识,三年小学结束之后。然后在对所有人进行统一的考试,择优录取进入大学。</p>

大学学期为六年,大学的课程便要相对深奥很多,多数为一些治国安民之策略。</p>

如此一来的话,便可以在尽量付出小的代价的情况之下,尽可能多的培养人才。</p>

李牧的这一番话,顿时是让杨广茅塞顿开。杨广之前对于如何开公学,心中还有有很多的疑问的。</p>

但是,经过李牧这一番讲解之后,瞬间就感觉自己的脑海当中清明了许多。</p>

“朕得爱卿,当真是如虎添翼!”杨广忍不住感叹道。</p>

次日。</p>

陛下要在大兴城开足足九所公学的消息被传扬了出去,但凡是七岁到十二岁的孩子,都可以免费到大兴城的公学当中读书。</p>

除了能够免费读三年书之外,这三年当中若是表现的好,那么将来还有机会进行为期六年的大学教育。</p>

据说啊,若是这九年寒窗苦读结束,那么是能够在大隋当官老爷的。</p>

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大兴城各行各业的百姓们都欢呼雀跃起来,一个个都是喜出望外。</p>

要知道,这个年代知识那是掌握在门阀世家手中的,偏偏想要做官,那必然就得先读书。</p>

正是因为掌握了知识,门阀世家永远都是门阀世家,穷苦人家,也永远都是穷苦人家。</p>

可以说,读书是摆脱穷苦的唯一出路,只是从前大多数百姓们从来没有读书的机会。而现在,他们有了。</p>

三年制度的义务教育,这是给这些没有机会接触到知识的穷苦孩子一个机会。但是,能不彻底的更近一步,那么就还得看他们自己的表现了。</p>

消息一传开,百姓们无一不感念着杨广的好,甚至许多人还给杨广立下了生祠牌坊。</p>

最让百姓们感动的便是,大兴城的公学完全是免费的,这对于百姓来说,是最为高兴的。</p>

虽然大隋是一个富裕的国度,但是大部分的财富是掌握着门阀世家手中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