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 目光齐聚山东。(2 / 2)

若是旁人负责赈灾,那么自然是大家一起捞一笔都美滋滋的。但是,现在是李牧赈灾,谁敢伸爪子,必然要倒霉。</p>

“但愿你们能够识相一些,知道什么事情能碰,什么事情不能嘭碰!”宇文士及在心中念叨着。</p>

往年赈灾,大家都捞,因此所有人都想往赈灾上靠。这些官员们捞的盆满钵满,至于受灾百姓,勉强有点稀粥不饿死就行了。</p>

但是,李牧的脾气宇文化及知道,他绝对不会贪这些东西,赈灾的粮食自然得全部到百姓的手里。</p>

这种情况下,赈灾就成肥差变成了苦差,而且容易受牵连。因此,宇文化及已经识相的把自己摘出去了。</p>

“既然宇文爱卿也认为当是如此,那便由户部上个折子,朕批复之后,便差人给上将军送去吧!”杨广吩咐道。</p>

“臣晓得!”宇文化及应道。</p>

宇文化及回到户部衙门之后,赶忙上了一个折子,杨广批复之后,当即命人送往了山东。</p>

于此同时,整个山东地界的蝗虫也治理的差不多了,剩下三三两两的蝗虫已经难以改变大局了。</p>

但是,要知道虽然蝗灾已经治理完成,但是多多少少的也对当地百姓造成了一些的影响。</p>

整个山东地界的粮食较比往年的话,平均减产在三成左右。各别比较严重的灾区,减产也不过四五成的样子。</p>

对于各地府库当中应有的存粮,李牧事先已经做好了摸底工作。</p>

今年免去山东百姓的赋税,然后在由各地府库划拨出一部分粮食,分发给百姓。如此一来,便能够让百姓得到和往年一样多的粮食。今年的灾年自然也就能够安然度过去。</p>

然后,明年丰收之后,百姓照常交纳赋税给各地县衙,然后免去县衙对朝廷的上缴。如此一来,各地府库的粮仓也就补满了。这样,也好应对什么不时之需。</p>

李牧的整个计划是相当不错的,也认为杨广是能批准的。因此,在送去信报之后,李牧十分淡定的在鲁县等候杨广派人回信。</p>

各县衙这属于政务部门,李牧这个上将军乃是武官。所以,李牧要动各地县衙的粮食,理论上也是得先给杨广请示的。</p>

尽管,这山东大小官员基本都是唐壁扶持起来的,而唐壁又是李牧的人。李牧想动山东的粮食,也没人阻拦。</p>

但是,该走的流程不走的话,只怕被门阀世家这些大臣知道了,又会逮着李牧一顿狂吠,到时候只怕徒增麻烦。</p>

</p>

实际上,这个时候门阀世家的眼睛还都在紧紧的盯着山东地界。因为,按照往年的惯例,但凡遇到赈灾,所有参与赈灾的官员,从上到下那是没一个干净的。</p>

门阀世家的人在盯着,一旦有山东官员贪污,他们必然第一时间弹劾。</p>

到时候,他们便集体弹劾唐壁这个叛徒,倒要看看李牧对于自己人,是如何处置。</p>

实际上,这个时候唐壁也心慌啊,他在山东经营多年,山东各地官员也都或多或少和他有关系,谁出事,他都得此瓜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