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6章 监管权很重要(1 / 2)

 正因为自己都感觉条件不像话,所以李兆极在找杨明谈判的时候,将姿态放的很低。</p>

不但亲自飞赴特区,同时还带上了和杨明算是有点交情的任继宪和张学东。</p>

可即便有任继宪和张学东圆场,听完条件的杨明依旧大发雷霆,数次直接摔门而去……</p>

只是每次出门的瞬间,杨明脸上的便已经怒意全消,嘴角甚至勾起了笑意。</p>

很明显,对这些条件,他的真实想法和表现出来的怒意,完全不相匹配。</p>

之所以如此,自然是因为这些条件或许在李兆极看来极其过分,但对杨明来说,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p>

比如四十五所彩电彩显,光学所的感光材料突破这些。</p>

在李兆极看来,这几个项目是改开纲领政企分开中关于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关键所在,自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让杨明染指。</p>

但在杨明眼里,这两个项目无论哪个项目,都是妥妥的夕阳产业。</p>

毕竟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无论是胶卷还是彩电,都会被数码相机以及平板电视如同摧枯拉朽般的横扫。</p>

唯一还有点想法的彩显技术,早早的就包括在了最初的投资方向之中了。</p>

但凡有任何研发成果,还都得在第一时间跟华龙电子那边分享!</p>

也是因此,这些东西,杨明打一开始就没有丝毫兴趣,就更别提染指了。</p>

还有提高科研人员,包括退休科研人员待遇的问题。</p>

这事杨明一早就打算好,只要自己接管,第一时间就提高相关待遇——原因很简单。</p>

不说任何国家想要发展,都离不开尖端科技人员的付出这些空话套话,也不说千金买马骨这种暗黑。</p>

就说眼睁睁的看着尖端科研人员居然卑微到要靠出国给人洗盘子来补贴单位这事……</p>

光是想想,杨明就于心不忍,心如刀割。</p>

如此一来,所有李兆极在乎的,觉得太过苛刻的条件,在杨明眼里便几乎全都一文不值,那他为何还要如此作态?</p>

这当然是因为条件的最后一条——托管产出上头!</p>

所谓托管产出,自然就是在杨明托管中科其间的研发成果。</p>

上头想在这上头占一手,杨明不介意。</p>

不说是光刻机这些,便是光一个动态声光压缩芯片研发成功,那里头蕴藏的价值怕都得数以百亿千亿计……</p>

即便中科方面不要,杨明怕都得想办法分给其一部分。</p>

毕竟这么大的利益,相关产业前头要不挂个国字,想要顺利立足,可不是那么容易。</p>

所以杨明作态的原因,根本不是因为什么利益分配,而是控制权的问题。</p>

在托管产出方面,李兆极不但提出了利益占股,同时更提出了对相关产出的权益要求——钱,中科可以要少点,但相关产出,必须要受到中科的监管。</p>

这点一旦答应,那可就等于在脖子上套了条链子。</p>

上头的人对付还好,可要不对付……</p>

光是想想,杨明就浑身发毛,抵死不肯答应。</p>

当然了,这话直接说肯定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