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一品大员(2 / 2)

天下首富 浪子刀 0 字 2021-07-19

他原先指望,怎么也得拿到半官方的江南印书局刊印几万册,每个官员都发一份,也让大家都知道他的名字和才气。</p>

见他神色尴尬,胡楚元问道:"怎么,不满意?"</p>

"何敢,何敢?"</p>

康有为匆忙否认,却又道:"大人,此乃扶正之事,宜当大办,若康某之才不堪大人入目,也可另请大学之士置办,必当速办,重办啊。自古之道,名不正则言不顺,若行大事,必当先正其名。"</p>

胡楚元稍加思量,道:"你说的有道理,可这个事...其实,江南国学馆和京师国学馆都在操办这样的事,只是你也知道,俞樾这些人都是成名已久的经学大师,恭亲王和醇亲王也特别重视,潘军机领衔旨办,大家就格外慎重,生怕有一点半点的疏漏,办起来总是要慢一点。我从京师回来的时候,途中和李中堂也谈过了,书目成稿后,以江南印书局和总理衙门同文印书局的名义一起刊印。"</p>

说到这里,他便又和康有为抱歉道:"不管怎么说,俞先生是我两个弟弟的恩师,我堂兄家的几个孩子如今也挂名师从于他...这个面子,我总是要给的,希望康先生别介意。"</p>

这根本就是无影的事,分明是康有为给了他一个新的启发,可他想要诓骗康有为,那还不是和忽悠孩子一样容易。</p>

康有为也不疑有假,心里就是咯噔一声,落地之后,他就打算到胡楚元身边做个幕僚,暗中寻觅新的机会。绞尽脑汁才想这个事,想做为一个敲门砖让胡楚元真正意识到他的才干,名正言顺的邀请他入幕。</p>

一时之间,康有为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了。</p>

胡楚元却道:"康先生,你不妨再去广州。皇上亲政,重设恩科,各地在今年还有一次乡试,据我所知,广东学政也会换一个人,你不妨再回广州应试。虽然还不知道学政是谁,但我会亲自给他写封信。"</p>

康有为一时犹豫,想了想,还是决定去京师碰碰运气。</p>

他便道:"此次啊,我想进京赶考,参加京师的顺天府乡试。"</p>

胡楚元哦了一声,道:"那也可以,问题是京师那个地方鱼龙混杂,各种人物都有,势力纠葛,我就轻易不敢给你推荐。这样吧,你去京师国学馆找军机章京王懿荣王大人,就说我是请你去的,住在国学馆,日常也可和其他的士子官员们来往,到时候,我再让王懿荣替你引荐几个志同道合的人。"</p>

康有为大喜过望,连忙称谢。</p>

这时候,陈善元匆匆走进来,和胡楚元小声禀告道:"大人,山东有人来了?"</p>

"谁?"</p>

胡楚元问了一声。</p>

陈善元道:"山东巡抚张之洞张大人,军机处下令让他理办青岛工界,他特意来上海租界观摩,顺道来拜访您,还带了一些青铜器做为贺礼,属下看了一眼,感觉还挺贵重的。"</p>

"哦!"</p>

胡楚元微微点头,道:"张大人还是挺正派的官员,收入微薄,有来有往,你让缪先生给他准备一份回礼,价位上略高他二三成即可。"</p>

陈善元点着头称是。</p>

胡楚元续问道:"德国公使绅柯先生来了吗?"</p>

陈善元将行程纪事薄打开来,道:"绅柯先生已经在迎宾楼等候着呢,在他后面是松江知府曾宗彦曾大人,曾大人之后是南浔的刘镛刘老板,应该是要谈今年的生丝生意,他似乎还想出钱投资天津地产,数额估计有千万圆之多,有点担心风险,所以想和您问问底线。另外,伊朗王国卡扎尔王朝的纳赛尔丁-沙国王派遣特使抵达上海,虽然事先没有通知,但毕竟是远道而来,而且,我看他的样子是非常的急迫,就将他请进了英华馆先住着。"</p>

胡楚元啧了一声,道:"今天的事情也不少啊。绅柯那里的事也是特别重要的,张之洞就更别说,至于伊朗的事,十之八九是要求援,也不会是小事。这么办吧,你去通知曾大人,将他的预约安插到后面...!"</p>

不等他说完,陈善元就有点不忍心了,道:"大人,曾知府那里已经后插了三次,月初,他就来预约了。"</p>

</p>

胡楚元叹一声,道:"没法子,他最好欺负嘛。算了,你去请颜先生,让颜先生替我接待他,有什么事,颜先生自己就可以处理。"</p>

陈善元点着头,又问道:"那张大人那里呢,顺序还用调整吗?"</p>

胡楚元道:"不用,中午的时候,我替他接风洗尘,你让厨房多烧几个地道点的西南辣菜。另外,你让缪先生去陪着他,在锦绣山庄里转一转,晚上就在我府上住下。晚上再给伊朗那边的特使安排一个盛大点的午宴,有什么事,吃饭的时候再说吧,我实在是安排不了。"</p>

"那我就这么去办了!"</p>

陈善元答应一声,转身离开了怡乐厅。</p>

胡楚元随即就和一直竖着耳朵在旁偷听的康有为道:"康先生,我这就不好意思了,行程太紧,好几件事都得细细的商议。"</p>

康有为不由得感叹道:"大人果然是日理万机啊,康某钦佩不已,羡慕不已啊,能有这样的机会为朝廷效力,康某死也值得。那康某就不多打搅了,明天就安排一下去顺天府。"</p>

胡楚元点着头,送他离去。</p>

被康有为这么一耽搁,早餐已经凉了,伍淑珍重新换了一份给他。</p>

他的早餐还是和以前一个规矩,两个煮鸡蛋,一份牛奶或者豆浆,一些简单的新鲜蔬菜和水果。</p>

用了早餐,他就去大书房里正式会见德国公使绅柯。</p>

这个会晤是非常重要的,绅柯带来了俾斯麦的亲笔书信,另外,绅柯也将代表德国和胡楚元洽谈一些特别重要的事情。</p>

上次在德国,胡楚元就和俾斯麦有过几次交谈,并通过俾斯麦见到了德意志皇帝威廉二世。</p>

胡楚元只用很简单的一番话就说服两人和中国合作,以应对英法对日俄两国的扶持,维持在东亚地区的平衡,限制英法俄三国的扩张。</p>

道理是非常简单的,只要中国继续复苏,军力和国力增强,英法日俄必然要加大在东亚的军事部署,这对德国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p>

绅柯这一次过来,就是要和胡楚元落实具体的合作条约。</p>

胡楚元和他前后交涉了一个多小时,最终确定,在长期时间内,逐步统一德国和中国的海陆两军装备标准,铁路标准和其他机械标准,采用公制单位,利于两国经贸扩大,利于两国在军事上的合作。</p>

做为一个最重要的合作,德国克虏伯工业公司和德国在华第一大洋行禅臣洋行合作,在上海租界杨浦开办新的上海克虏伯工业公司,生产火炮和炮弹,并将部分技术转让给江南制造总局。</p>

对于毛瑟步枪和1888式委员会步枪,德国以二十万两白银的价格一次转让技术,允许大清帝国的各家官办制造局使用相关技术。</p>

大清帝国隐秘向德国增购军舰十二艘和克虏伯速射陆行火炮58门,表面上仍然是做为德国海军部所增购的军舰进行生产。</p>

在此基础上,德国将秘密派遣总额为三十人的陆军军官和四十多人的技术团队,对中国的军队和官营制造局给予指导,中国将派遣总额为六十人的青年军官和技术人员,前往德国留学深造。</p>

达成这一协议后,在私底下,两人也交谈了,威廉二世皇帝非常欢迎胡楚元在德国投资,特授胡楚元德国公民身份,避开法律上一些限制。</p>

当然也是有条件的,威廉二世皇帝需要胡楚元保证,他在德国的投资不会抽离,不管投资额度又是多少,也不管这些资本翻滚到多少,一律都要继续留在德国及殖民地市场。</p>

胡楚元同意了这个条件,基本确认自己的初步投资会在一亿两白银左右,分期五年注入。</p>

只要他有真金白银,他就肯定是这个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人。(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