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一百一二十八章 南京(16)(2 / 2)

“既然名曰军务处,当然是每天都要见面办事。军务大臣暂定为五人,原本是要叫孙伯雅回来,但他在徐州还有要紧大事,所以改为召马士英任总理军务大臣,牧老,还有王开美、路见白……还有不才区区!”</p>

这么说,就是马士英做老大,然后是钱谦益、王家彦、路振飞,还有吴伟业这五个人为军务大臣。</p>

这个安排就很费心思了。</p>

孙传庭当军务大臣当然是最合适的,没有哪个封疆比他更适合了。</p>

但徐州也确实是十分要紧,高杰所部不稳,孙传庭不把这个麻烦解决了根本不能抽身,更不必提到南京来当什么军务大臣。</p>

这么一来,大臣之中就马士英最合适了。他能挑动三镇一起拥立福藩,这一件事就说明其对军队是有相当大的影响力,再加上镇守凤阳多年,曾经多次经略河南,屡败流贼,在当时的封疆中是一个有实际本事的总督,用了此人,拥立风波的后遗症就算彻底消弥掉了,又得到一个有实际才干的帮手,不用多想,也知道很划算的。</p>

至于王家彦和路振飞,一个知兵而风节森然,一个年富力强,军务政务都一把抓,是后起之秀中的佼佼者,至于钱谦益和吴伟业,一个是东林前辈,文坛领袖,另一个,则可以说是文才斐然,是江南文坛小辈中很得众心的一个人物。</p>

而且论起资历来,吴伟业也是够了,年纪轻轻就已经是国子监司业,现在已经是詹事日讲官,资格人脉,都无可挑剔。</p>

马士英此时还没有援引阮大铖,名声不好不坏,能力是有目共睹,特别是黄得功这样的强藩是人家一手带出来的,老马干这个“总理”军务,钱谦益倒没有什么可说,再想想别的人选,似乎也是精明强干,比起内阁班子来还要强过几分。</p>

这么一想,心底里隐隐约约似乎醒过味儿来……这军务,似乎还在内阁之上?</p>

吴伟业此时精神有点亢奋的样子,以他之才学,正常来说要么熬资格掌院翰林,要么执掌国子监,想要正位部堂,最少还有二十年的路要走。</p>

现在际遇可算超奇,一下子就官拜一品,而且还负有天下军国重责……书生读书时就以身许国,学成卖于帝王家么,到现在还有什么可说?当然是殚智竭力,为太子效力就是!</p>

此时看向钱谦益,目光迥然,只道:“一会朝旨下来,正式大拜,牧老先到宫门谢恩,然后皇上会有赏赐,蟒服、金牌、表里之类……军务是每日都要进宫办事的,昨日开始就兴作办事的地方了,明早开始,就正式入朝办事。上朝的时间是每日卯时二刻到三刻,先见面,先由总理大臣奏事,然后各大臣分别奏事,接着皇上垂询,由总理大臣负责答话回事,皇上如果专门问谁,就由该人答话。见面时,一律赐座,由军务舍人记录经过情形,下值之后,就可以分别办事了。”</p>

“那么,如何取信,又具体怎么办事?”</p>

“军务有银印关防,当然是以印取信,兵部每天都有人伺候,一旦有旨意,加盖军务印信,取兵部火票加急送出,这是廷寄。如果不急,就移交内阁明发上谕,晓谕各地遵照圣谕办理军政事物。”</p>

“至于军务具体办何事么……”吴伟业潇洒一笑,手中折扇啪地一哈,笑道:“牧公还没有明白过来么?”</p>

“大约是懂了……”</p>

到这时还不明白,那就不是钱谦益了。</p>

军务,就是接的司礼的大权!</p>

看各地军政奏报,每天见面和皇帝商量,然后所谓承旨,就是把结果具体化,拟成旨意后,不经内阁和部堂,当然也不必理会各科给事中和御史什么的,直接廷寄出去,各地方督抚甚至是州县遵照执行就是。</p>

这么一来,行政效率那是涮涮的高,而且没有给事中的封驳和朝议纷纷的掣肘,在中央的反作用力也就无形之中降到了最低!</p>

要知道,大明很多事情,就是坏在中央不停的党争,而党争的急先锋就是那些言官,无事生非,遇事起浪,就是崇祯也十分头疼。</p>

当初和建奴议和,消息走漏,言官蜂拥而起,崇祯害怕之下,也是恼怒,立马斩陈新甲泄众怒。言官之威,可见一斑。</p>

现在这样,大约是没有什么人能找麻烦了。</p>

等言官上班的时候,大约军务已经快下班了吧……</p>

这样的日子,似乎十分辛苦,不过,也似乎是真的大权在握啊……</p>

钱谦益嘴角露出一抹微笑来,想不到啊想不到,我钱某人的春天,到现在才来到!(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