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方 第二百五十九章 序幕(5)(2 / 2)

总之,在厚禄法之下,官员实际的收入最少增加了十倍,这个范围还包括普通的吏员在内。</p>

只要没有被裁撤的循良吏员,在这一次重禄法下,都能得到比以前贪污舞弊还要实惠的多的好处。</p>

此法一出,顿时天下瞩目。</p>

原本在废两改元之后,火耗尽数归公,再加上厘金商税与纳绢之事,皇太子已经站在风口浪尖上。</p>

一个月前,高弘图这个户部尚书就斩钉截铁的断定,朱慈烺这个皇太子恐怕将不安于位。</p>

众口交词的攻讦,而崇祯皇帝向来不是意志坚定忽视舆论的人。</p>

大明很多事,就是在皇帝在不该坚持的事上坚持,而在该坚持的事上却持软弱态度而导致的。</p>

最少,在很多人眼里,崇祯能放纵皇太子走到现在这种地步已经是走的够远了,底下如何,殊难逆料。</p>

但厚禄法一出,顿时就是天下失声。</p>

大明官员俸禄太薄,此议由来也非一日。</p>

关键还在于朱元璋和朱棣这爷儿俩身上。</p>

老朱是农民出身,舍不得那些养官的银子,朱棣四爷则是一个狠角色,手中有钢刀,就是要你卖命不给钱。</p>

在朱棣的时代,赏大明宝钞,折香料当官俸的事极多,这事儿形成了一个优良的传统,原本就不优厚的官俸被拦腰一切,再加上物价上涨,雇佣师爷等公费开支,官员要不贪污和有灰色收入,其结果就是只能和海瑞一样成为一个吃不起肉的变态。</p>

明亡之后,顾炎武总结了很多东西,其中关键一句就是抱怨官俸太低,顾直言,自古以来,官俸之薄没有超过本朝的。</p>

他倒不曾想到,在明之后还有清这个奇葩,官员俸禄更是又打了七折。</p>

当然,这种事是干不长久的,就算有八旗武力集团当后盾,清朝中期还是出了养廉银制度,不然的话,就玩不下去。</p>

官员是当时人中的精英,千万人挤一个独木桥,他成功了当然有实施自己政治抱负的一面,济民利国,正常人都会如此。</p>

但他更要养活妻儿,回报父母家族,你不给,他肯定就会自己想办法。</p>

明朝俸禄一低,很多毛病就由此而生,吏员俸禄更低,而且绝了上进之路,这简直就是鼓励吏员们贪污舞弊,简直没有比这更愚蠢的事了。</p>

厚禄法一出,天下失声,而私底下对皇太子魄力的议论也就是甚嚣尘上,简直是说什么的都有。</p>

但这种事,有识之士都知道,只要一出来,就绝对阻止不了。</p>

哪怕是最不怕倒霉的言官,在这种事上也是不敢出声反对的。谁出声反对,就是和全天下的官员或吏员过不去,不仅自己要倒霉,将来还要祸及子孙!</p>

清江这里已经开始实行,所有官员在十月底将领取自己的本月俸禄,并且因为天气转凉,最低等的吏员可以领十二斤柴炭,最高等的官员,则是有千斤之多。</p>

此事由江北的新闻分司先上报,接着便是南京,江南一带,然后到湖广云贵,从决定的九月中再到十月初,天下已经皆是听闻此事。</p>

而除了厚禄法外,廉政条例,地方行政规范,提刑分司等行政法律的改革亦在商讨之中,行营之中,每对淮扬徐睢一带有所改变,都会有报纸刊登,分发各地。</p>

朝廷大政,无形之中由人议论不禁,光是这一层,皇太子的胸襟气度之广博宏大,也就叫人佩服了。</p>

再加上最近战报不断,明军罕见的对清军采取攻势,尽管都是小规模的战斗为主,但不可否认为,这是万历年间努儿哈赤起兵之后数十年间明军唯一采取攻势的时候!</p>

到了此时此刻,皇太子声望之高,也是一时无两了。</p>

“你龚孝升还不要拿我来说嘴,”陈名夏斜看龚鼎孳一眼,嗤笑道:“军政司没有报出详细,不过是要复核,不要闹出笑话来。现在战马兵器铠甲已经报解来不少,首级也多半送过来了,你瞧吧,几天之内,方密之准得把脸给笑歪了。”</p>

众人都是感叹,也有不少羡慕的。</p>

原本大伙都是才子,都是江南才智之士,不过方以智讨了个好差事,和一群复社同志分驻各地,每天就动笔写写新闻什么的,这些东西对他们这些人来说,简直就是信手拈来,没人会觉得差事沉重,一想自己拼死效力,方以智这厮却摇着笔杆子赚得大名,现在复社之中,风头最劲的,也就数这厮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qidian.com)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