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发明煤球(2 / 2)

扬帆大明 魔力鸟 0 字 2021-07-23

回到铁匠铺,孙晓根就着手和煤。蜂窝煤是用煤粉、黄泥和水按比例和在一起做成的,具体的比例他也也不清楚,他只知道黄泥是用来增加粘性的,燃烧就当然要靠煤粉了,没有黄泥只靠煤粉就做不成球,而黄泥太多了,蜂窝煤又不耐烧。所以孙晓根决定先从1o%黄泥的比例试起,试到做得成煤球为止。</p>

孙晓根动手按1o%黄泥的比例和煤,和好后试做了几个煤球,太松了,煤球才从模具中下地就散了。他又调高一点黄泥的比例,还是不行。试了几次后,直到用2o%黄泥时,煤球终于成型了,孙晓根才松了一口气。</p>

正好赶上吴宝定不出工的日子,于是叫上几个工人把全部的煤按试成功的比例和了,然后,孙晓根用模具把和好的煤打成蜂窝煤球,一个接一个地排列着打在空地上,让它晾干。</p>

街坊邻里聚齐了来看孙晓根表演,惊奇地看着孙晓根一按一推就变魔术似的搞了个黑饼出来,黑饼碗口大,也像碗一样高,每个饼中有十二个同样大小的孔,黑饼的表面光滑,黑得亮,看上很精致很好看,只是不知是用来做什么的。</p>

王木匠就简直是震惊了,他想破了脑袋也想不出他有份参与制作的模具,原来是这样用的,从模具里出来的东西大小完全一致,就像一个个孖生兄弟。而且看来这个模具还简捷好用,不一会就已经出了成行成列的“孖生兄弟”。</p>

做好煤球(饼)的第二天,王师傅的炉胆和王木匠的炉壳也已经完工。孙晓根拿来自己开始组装,当时还没有水泥,当地人是用一种叫“观音土”的白色泥土当水泥用,孙晓根先用“观音土”在木炉壳中铺底,然后用碎石、沙和“观音土”在炉底上筑个窝,窝口跟炉胆的内径一样大,窝口还横了两根从张铁匠那里要来了细铁,把炉胆叠在窝上与炉壳高度平齐,再用碎石、沙和“观音土”把空隙塞满,这样,炉子就完工。</p>

孙晓根把做好的两个炉子放在空旷处晾干时,这做煤球的工程已大功告成,剩下的工作就是等炉子干透后试炉。孙晓根有九成把握这煤球的工程会成功。</p>

做完炉子后,孙晓根找了个矮凳坐下歇息,他打量着自己刚做好的炉子起呆来,他yy地想着:以他在前世小时候的情形来看,蜂窝煤因为使用方便,很容易被人们接受,特别是在砍柴不方便的地方,如城市等。而且蜂窝煤普及的度也很快,自己掌握了这门独家技术,就像找到了一只会下金蛋的母鸡,如果现在把它推广出去,自己组织一班人专做蜂窝煤和煤炉,相信不久以后,自己就会成为大明帝国的富。</p>

不过,很快孙晓根就否决了自己的想法,要大批量生产蜂窝煤,单磨煤粉这一工序就过不了关,最好是免去人力这个环节,产能才能提升,而现今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条件,这只会下金蛋的鸡只好先养着,等时机成熟了再让它下蛋。当然他的目的也不是一辈子做煤球生意,而是赚点生活费,再引起官府的重视。</p>

煤和煤炉都晾干后,孙晓根与张铁匠商量,在他的铁匠铺试一试煤炉的功效。张铁匠欣然同意了。</p>

一大早,孙晓根就燃起煤炉来。雷晓飞按前世的式样,把炉胆做成三个煤的高度,他先用一个蜂窝煤垫底,然后用砍成小块的带松香的松柴,铺在煤上点燃,等松柴烧红后再叠加上一个蜂窝煤,一阵浓烟后,煤燃着了。</p>

孙晓根在煤炉上放了一个加入水的锅,烧起开水来。半小时左右,水开了,孙晓根挪开锅一看,两个煤正烧得通红,他把两个煤的孔对正,又加了一个煤,再把一锅汤底放去,因为炉子正红,这次十五分钟左右就开了。他把炉门封起来,过一会,火就弱了,正好能保持汤滚,达到了文火的效果。</p>

成功了,孙晓根挥拳朝空击了一下,心花怒放,这项明的成功,不单能替铁匠铺省下了一个劳力了,还让孙晓根积累了一条生财之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