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文理并举(2 / 2)

扬帆大明 魔力鸟 0 字 2021-07-23

王永胜看到张蕾来了太和殿,以为下午皇上又要和德妃娘娘大战三百回合,正准备偷懒呢,一定听说皇上有要事觉得好生奇怪,朱显波恶狠狠的瞪了他一眼,吓得王永胜屁颠屁颠的下去传旨。</p>

其实朱显波很早就想把徐光启办起来的隶属科技部的学院扩大,只是苦于缺乏各方面的专业人才,而徐光启等人又专注于军械的研究和开发,才迟迟没有动作。如今这些西方的科学家游学来到大明确实是个难得的机会。朱显波打算好好利用这些人。很快徐光启等人就急忙来到了太和殿,对于如何对待这些远渡重洋的异教徒,君臣很快达成了共识,用其所长,防其捣乱。</p>

“朕的想法是,既然他们愿意来大明,我们大明就要拿出大国气度让他们安心呆在大明,为我们的建设做出贡献。当然也要防范这些渗入我们的军事重地,比如造船厂、比如弹药厂等。找个时间你们几人去审核下,去伪存真。</p>

如果真的有学问,也愿意为大明效力的,就集中起来再建一个学院让他们在进行科学实验的同时为我大明培养人才。”</p>

“微臣会亲自去办这件事情,西洋的科学家政治色彩比较淡薄,应该可以为我所用。只是传教的事情还请皇上明示。”</p>

徐光启说道传教,朱显波还真为难了,自己一方面下决心文化强国。但根据历史,这徐光启后来可是加入了天主教的。如果放任这些异教徒传教,到时候就会面临十分尴尬的局面。</p>

“传教的事情朝廷的态度是既不鼓励又不阻止,但所有的传教士必须在礼部衙门登记,接受礼部的监管,遵守大明法令,不得强迫入教,诱导入教。而且作为交换条件,这些传教士的所在国的政府必须允许我大明的文化传播,包括道教、儒学在内的所有大明境内合法的学术交流必须被认可。”</p>

大约十天的审核之后,三十几个异教徒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满怀喜悦地去科技部报到了,科技部也开始筹划建设一所文理并重的全科性学院,只等新的校舍已经建成,图书到位,第一批学生招进来就可以正式开学了。</p>

不过现在的学院还只有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李长福等几个朝廷官员以及三十几个异教徒教授,师资力量显得单薄了些,再加上语言障碍,外籍教授的效率就会更低,以这样的师资力量最多也就招收几百学员,再多就教不过来了。为此礼部又把柳春燕借调给科技部筹划学院建设。</p>

更棘手的是,大明和西方不一样,西方有系统的大学教育。而大明没有,像徐光启、宋应星、方以智这样的“异类”都是靠着自学才掌握了自然科学知识,这样的人才放眼全国也找不出几个,所以学院的的师资还得从西方去请。要办就得办个文理兼顾,军用、民用研究齐头并进的综合性大学。</p>

朱显波认为至少在第一批学员毕业之前,学院的师资还得仰仗西方世界地异教徒。</p>

于是朱显波以大明皇帝的身份亲自接见了传教士约翰。正想着如何开口时。约翰却首先开口了。说道:“尊敬地皇帝陛下。请您务必允许在下在贵国传播天主的旨意……”</p>

朱显波看了看这个十分虔诚的天主教徒笑道:“亲爱地约翰先生。只要您获得教皇地授权。您就是大明帝国的红衣主教。”</p>

约翰喜道:“那么。皇帝陛下打算援建地圣母大教堂吗?”</p>

“也不用担心。”朱显波微笑道。“等你带着教皇地敕令以及建筑师回到大明地时候。就可以开工建造圣母大教堂。朕会派给你足够地工匠。并且提供充足地资金。当然。神职人员你最好还是从西方聘请。朕担心大明百姓一下子可能接受不了贵教地教义。不过在此之间你得帮朕做些事情。”</p>

约翰心头一跳,脸上却不动声色地问道:“皇帝陛下尽管吩咐。”</p>

朱显波道:“主教,你能否替帝国再从西方聘请一批教授?比如说留在尼德兰潜心研究解析几何的笛卡尔,比如说伽俐略先生的学生们,你告诉他们,大明帝国可以给他们提供充足的研究基金以及绝对自由的学术氛围!而且。只要他们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就能成为科学院地终生院士。”朱显波的中科院还没成立呢,就开始卖院士名额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