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封爵(2 / 2)

扬帆大明 魔力鸟 0 字 2021-07-23

册封完民间的,朱显波又责成吏部整理各部官员功勋,准备在百官之中进行封赏虽说文武百官已有官阶,但那毕竟是几十年的政治生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何况爵位有可能越官阶,还有可能被世袭这和开国之初大为不同,一半开国皇上会论功行赏封一些王啊,侯啊什么的,但已经是很遥远的事情了</p>

如今皇上要论功行赏,爵位可能意味着很多官阶之外多的特权,因而所有人都拭目以待朱显波也并不急于封爵,有这个画饼在眼前挂着,相信会有多文武百官奋力为朝廷卖力而那些早已功成名就的官员今后只怕也要为子孙后代考虑考虑,看看能不能在任的时候博个爵位得以世袭</p>

当然朱显波不打算轻易授予谁世袭爵位,就算将来要世袭也得降级不然这跟培养的世家没什么区别</p>

</p>

经过吏部考核,朱显波又与各部尚进行了详尽的商议之后,朝中官员第一批爵士名单出炉,徐光启、刘立洋被册封为侯爵,王拓、李自成、戚宏亮被册封为伯爵,郑泰、钱嘉征、姚启圣、唐宁波被册封为子爵,其余十六名地方大员和庞清广等被封男爵</p>

并不是按官阶来,也不完全是按所在部门的重要醒来,朱显波这一次是刻意要颠覆大家的传统观念爵位是个有特殊贡献的人准备的</p>

另外一个明确的信号就是爵位不再是官员的专利,只要有足够的实力和声望,替朝廷和百姓做出相应的贡献都可以被授予爵位</p>

朝廷上下被朱显波这么一折腾,其实好处大大的,这就好比窖藏了一坛子白菜,没事的时候掀开开放放掉里面的臭气,这白菜耐藏又味香这朝廷上下也是如此,本来有意歪风邪气已经积聚成风了,朱显波是不是进行一番打压和警告,顿时空气清晰多了</p>

一些蠢蠢欲动的被消灭在萌芽状态,一些看样学样的悬崖勒马总之这是稳固政权的一种手段,朱显波也打算经常用,也希望朱朝阳看在眼里记在心上</p>

朝中官员虽然也明白皇上的心思,但也提不出明确的反对意见,尤其是朱显波每做一件事情似乎都有足够的理由支撑,也得到了几层百姓的拥护当然有部分官员的利益被触及,但大部分人还是翘首以盼,等待封爵</p>

这场酝酿已久的世家风暴,终于在朱显波的亲自参与下落下帷幕这场风暴的胜利者只有一个,就是大明皇朝,大明帝国日渐稳固的同时,工商贸易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p>

而在这个过程中邢强的官途也是青云直上,到1649年夏天,邢强已经是四品大员了比吴宝定、孙晓跟都要高这两位理工类大学生似乎还没有适应历史轨迹的变,在苦苦寻找原因的同时也被同僚们落下了</p>

尤其是吴宝定在被派驻孟加拉的日子,虽然有刘辉等人的百般照顾,但他还是无法适应异族生活杭州是一个四季分明的城市,而加尔各答属于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氏度,月平均气温从19°c到30°c夏季炎热潮湿,在57月最高气温经常过40°c</p>

冬季持续只有2个半月,在12月和1月,气温会下降到12°c–14°c有记录的最高气温是43°c,最低气温是5°c初夏时节常有雷暴雨伴随狂风这让吴宝定始终无法适应,加之这个时代的医疗、交通天剑都很差</p>

有一段时间,吴宝定几乎卧床不起,差点见了阎罗王,在刘辉的坚持下,才辗转马六甲送回杭州养病吴宝定倒下了,孙晓跟被迫接替吴宝定的工作,这包括京城的扩展和加尔各答市的规划</p>

京城的扩建还好,有皇上的旨意,大体上根据旨意,然后结合老工匠们的意见慢慢的进行而加尔各答许多地方原来是大片的湿地,如同印度河恒河平原大部分地方一样,这里主要的土壤类型是冲击土城市的地基由4层沉积物构成:粘土、淤泥、粗细不同的各种沙子,和沙砾这些沉积物夹在两层淤泥之间,下面的一层深度于250与650米之间,而上面的一层厚度介于10到40米之间</p>

在这样的土地上兴建城市和港口,作为规划师,不是那么好当的,建设得好功劳一件,建设的不好,导致工期延误,或者建筑物因为地质等方面的原因出现沉降或者倒塌之类的,孙晓跟也脱不了干系,由此可见肩上的压力有多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