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五章 维京人和因纽特人(2 / 2)

冰层有多厚,他自己都不知道,但保守估计以米为单位,想要挖洞钓鱼,根本不可能,越深的冰,硬度就越高,今天只能挨饿。

不到七小时,六小时左右就天黑,属实惊呆了众人,就没见过这么短的白天,好像什么都没干,就要睡觉了一半。

毕方走出坑洞,将刚才挖出来的雪堆积在壕沟两侧,垒高。

又将附近的雪用力压实,但是身为干雪,根本无法做成雪砖。

毕方将自己的绳子全部拿出,如同编织般左右拉绳,之后在两侧的对折点上滴上温水,液体在低温下迅速凝结成冰,将绳子冻牢。

“没有树枝和其他物品当屋顶,我们可以用绳子,每一根中间留出两道三厘米的距离,够用了。”

等全部拉完,面前出现了一张较为稀疏的网,只在最后留出了能容纳一人进入的空间。

毕方将雪全部都堆在网上,同样形成了不透风的屋顶。

从空隙中进入,毕方哈着热气,挡住了寒风,他感觉自己的身体迅速温暖了起来。

“雪屋,冰屋都可以截留热量,只不过和房子不同,它是将零下四十度,变成零下十度,五度,这种温度下冰雪不会融化,但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温暖。”

“零下五度根本算上不上冷,是正常的人类活动温度。”

毕方缩在角落里,和观众聊着天,离睡觉时间还太早了,他就又讲起了先前的维京人的故事。

观众也都很好奇,维京人的结局究竟如何?

“维京人在格陵兰呆了很长时间,从10世纪一直到14世纪,那段时间格陵兰气候相对温和,可以种植放牧,定居的维京人可以依靠储备过冬。”

“后来气候变化,生产无法维持,维京人又不能像因纽特人那样讨生活,就撑不下去了。”

“当时正好是小冰期,冰岛到格陵兰的航路又被浮冰阻碍。格陵兰没有能造船的木材,就算海路畅通恐怕也想走走不了。”

“1408年在hvalsey教堂举行了一场婚礼,这是关于格陵兰的挪威人的最后纪录。从这以后,格陵兰和欧洲的交往中断,再也没有任何消息传来。可以算是维京人在格陵兰岛上的‘灭绝’。”

“可以说,这是自然给红发埃里克开的一个玩笑,他只是正好来到了格陵兰岛最美好的日期。”

“维京人初到格陵兰时,正值短暂的中世纪暖期,他们可以说是被大自然欺骗了。”

“自远古以来,格陵兰如同其它极地,经历了多次气候变化,影响了当地动植物生长,和原住民的存活。在这段时期定居在格陵兰的,除了维京人,还有因纽特人;前者灭绝,后者成功克服小冰河期的挑战。”

来过格陵兰岛的人络绎不绝,可真正长时间存活下来的,只有维京人和因纽特人。

而在冰河期到来后,维京人宣布了自己的失败,可因纽特人却长盛不衰。

这是冰雪中的种族。

毕方用维京人的例子来告诫自己自然的残酷,却要拾起因纽特人的经验,来武装自己。

“前者的教训是我们要规避的,而后者,才是我这次能否挑战成功的关键。”

------题外话------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不是在非洲沙漠,而是美国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境内的死亡谷。

1913年7月10日,死亡谷的沙漠山谷达到了56.7度,是目前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保持者。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