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廷(上)(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0 字 2021-07-24

皇太极又道:“七哥,朕看你面带病容,想是一路辛苦,忧劳成疾,先回府去好好休养去吧。” 随后皇太极又传了两名御医,去给阿巴泰看病,同时又下令赏阿巴泰一万两白银,以示奖励。</p>

在殿上的有十余位满汉大臣,都是目前皇太极身边的重臣,一见皇太极这样的举动,也都知道这就意味着皇帝以经给阿巴泰这次出征定了性,是有功之臣。因此其他人也都没说什么,只有睿亲王多尔滚和豫亲王多铎两人互相换了一个眼色,都从对方的目光里看出了对皇太极的不满来。</p>

其实这一次出兵,按说是无论如何也论不到阿巴泰为主将的。在此前淸朝(含后金)的四次出兵中,前两次都是皇太极亲自领兵,第三次是由多尓滚为主将,第四次是岳托和多尔滚共同为主将。而且多尔滚今年才三十一岁,正当盛年,因此无论从那一方面来看,都比阿巴泰适合出任这次进军的主将。而且就算不派多尔滚,也有多铎、豪格、阿齐格等人,怎么也不会轮到阿巴泰。</p>

实际上这一次出兵,皇太极心里还有另外一个不可告人的目地,就是削弱多尔滚和多铎的实力。</p>

原来皇太极继位就不怎么名正言顺,他并不是努尔哈赤指定的继承人,只是因为努尔哈赤死得过于匆忙,没来得及指定继承人。因此只能在代善、莽古尔泰、阿敏、皇太极这四大贝勒中选出一人来继位,才从中选出了皇太极,在皇太极继位之初,一度还出现过四大贝勒并肩而坐的奇怪局面。后来皇太极诛杀了莽古尔泰和阿敏,代善也明确表示了对皇太极的服从,这才使皇太极的皇位稳定下来。</p>

阿济格、多尔滚、多铎是一母所生的三兄弟,其母乌拉那拉氏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宠妃,努尔哈赤生前十分喜欢多尔滚,将自己所属正黄旗的十五个牛录都移交到多尔滚的名下。居说在死前曾想立多尔滚继位,只是当时多尔滚尚年幼,才只有十三岁,多铎更小,才十二岁,阿济格也不过十八岁,根本掌握不了大局。才让四大贝勒有机可趁。</p>

不过也正因为如此,皇太极继位之后,主要精力放在对付其他的三大贝勒上,对阿济格、多尔滚、多铎还比较恩待,同时也是想利用他们来牵制另外三大贝勒。因此以努尔哈赤遗命的名议,任命多尔滚为正白旗主、多铎为镶白旗主。</p>

等阿济格、多尔滚、多铎三兄弟长大之后,居然个个都是能征善战,立下不少功劳,加上皇太极又刻意扶持,因此实力也越来越大. 而且他们都是一母所生, 互相之间也十分团结。到目前为止,两白旗反到成为满八旗內实力最雄厚的两旗,合计共有九十八个牛录,而皇太极控制的两黄旗加上长子豪格的正蓝旗合计,也才一百一十七个牛录。成为皇太极最大的危胁。</p>

而皇太极这时己是年过五十的人了,也不得不开始考虑身后大位的事情,现在皇太极共存有八子,但除了长子豪格以外,其余七子都未成年,年龄最大的也不到十岁。而豪格虽然以经成年,并且骁勇善战,成为皇太极的一个得力臂膀,到是可担大任。但豪格的母亲身份不高,只是皇太极的一个侧妃,立他为太子,皇太极又觉得有些不甘心,而如果立其他的皇子,等到他们能够掌控局面的时候,至少也要再等十年以上,而自已能不能撑到那个时候,还不好说。</p>

因此从现在开始,皇太极就将矛头对准了阿济格、多尔滚、多铎三兄弟,准备慢慢削弱他们的实力。但这兄弟三人也十分机警,不像阿敏和莽古尔泰那么跋扈,加上他们又是先帝的正妃之子,还为大清立下了不少战功,皇太极一时也找不到他们的错处,没有机会下手,只好从其他方面想些歪点子。</p>

在前两次入关奔袭的时候,皇太极都是派多尔滚担任主将,而多铎、阿济格都随军出战,就是希望能够借助明军来消耗二白旗的实力,但明军实在是太不堪一击,而且多尔滚、多铎、阿济格也确实是英勇善战,善于用兵,结果二次攻明之战下来,二白旗的实力并没有消耗多少,但他们三人却因此而立下了不少战功,皇太极也不得不加封多尔滚、多铎为亲王,阿济格为郡王。</p>

而这一次入关奔袭,皇太极也改变了办法,不派阿济格、多尔滚、多铎三兄弟领军出战,将他们都留在盛京,不过这样做的后果是,豪格也必须留下来,要不然这三兄弟如果突然发难,皇太极身边可连一个帮手的都沒有。但这样一来,能够领军出征的大将,就只有一个阿巴泰了。</p>

同时皇太极又从二白旗抽调牛录出战,就是希望能够借些机会,来消耗二白旗的实力。尽管多尔滚心知肚明,但也不敢公然讳抗皇太极的命令。只能老老实实,拔出人马随阿巴泰出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