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零章 郏县惨败(下)(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0 字 2021-07-24

同时又有大臣还向皇帝建议,不访调山海关的吴三桂率剖入关,守卫潼关,迎战李自成。因为现在清朝幼君新立,国事不稳,未必能轻易出兵入关侵袭,而吴三桂部兵马尚多,抽调一万人马入,余兵仍可支撑山海关的局面。崇祯对这条建议到也颇为动心,再不能调吴甡北进的情况下,调吴三桂入关,也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计。但他并没有直接下令,而是命令大臣商议后再决定是否实行。</p>

但陈演又一次提出了反对,兵部待郎张缙彦也持此态度,他们都担心,虽然现在清朝是幼主登基,但摄政王多尔衮可也不是个好惹的主,万一吴三桂率精兵入关,谁敢担保清军不会趁虚而入,到时候不仅宁远等地不保,就连山海关能否守得住,也成了问题。当初陈演一力主张孙传庭出关迎战李自戌,结果大败而归,现在如此重大之事,哪里是他能够负得了责的,因此陈演还是请皇帝圣栽。</p>

说白了就是不管是调吴甡还是吴三桂,俺们说了不算,皇帝您自已拿主意,但要是出了问题,俺们可不负责任了。</p>

结果崇祯也不敢轻易担这个责任,于是下旨招集所有大臣,一起聚议,希望能有一个结果。那知满朝大臣聚齐之后,也是各述己见,一开始还是都在讨论正事,但很快就变成了互相攻击,又成了什成天理、人欲、君子小人之争。崇祯听得头昏眼花,好久之后才发现,又偏题了。</p>

结果连续几天,朝廷都在这样的吵闹声中渡过,一议再议,不断的扯皮拉筋,始终都沒有得出一个结果。而且连计划拔调给白广恩部的三万兵员,也沒有人理了。</p>

而战局却不会因为明朝大臣的争吵和拖延而停止,进入十月之后,击败孙传庭,稍做了修整的李自成立刻和刘宗敏率领大军,向潼关发动进攻,同时还命一路偏师,由邓县取道商洛地区,进攻陕西,约定在西安城下汇合。</p>

这时在潼关中,孙传庭的残部只有一万余人,而且全军的士气低落,朝廷答应拔调的兵员又迟迟未到。潼关虽有天险,但也万难守住。首先是高杰和白广恩被李自成击败溃逃,潼关也随即失守。孙传庭率领残兵,退守到了渭南,企图继续固守,而李自成也毫不放松,率军继续追击,渭南城破,孙传庭当场阵亡。白广恩、陈永福先后投降李自成。</p>

而孙传庭的另一员部将高杰,因为当初他诱拐了李自成的妻子,给李自成戴了顶绿帽子,因此自知是投降必死,于是先从潼关退回陕北,招集孙传庭的余部,然后南逃淮西地区,后来被凤阳总督马士英收为己部。而李自成却率领大军,进攻西安。</p>

等到这个消息又传到北京之后,朝中还在为调吴甡北上还是吴三桂南下的事情而争吵不休,这一下次满朝无语,就连崇祯也傻了。原来他们都以为孙传庭虽然在郏县大败,但守住潼关还是可以的,那样局势还不算太糟,却没有想到这回连潼关也失守了。</p>

不过虽然上报孙传庭战死,但尸体始终还没有找死,因此崇祯还抱以一丝侥幸心里,认为孙传庭或许没死,还会收拾人马,整军再战,于是崇祯下令对孙传庭不予赠荫、哀悼。一直到十一月,这个消息才最终证实,崇祯也不禁悲痛之极。但又耽误了一个多月的时间。</p>

</p>

而崇祯又迁怒于首辅陈演,将郏县惨败所有过失都推到陈演身上,下旨将他革职,改由魏藻徳出任首辅。这时又有大臣提议,调吴三桂或吴甡救应。崇祯虽然也同意调其中一人,但并未言明调谁,而是令魏藻徳率内阁决意。有陈演的前车之鉴,魏藻德那里还敢决议,议了几天之后,反而向崇祯建议,派人赴关外、南京两地,当面询问吴三桂和吴甡的意见,然后再做决议。崇祯也下旨照办。</p>

在此期间,崇祯又任命兵部待郎余应桂出任陕西总督。又下令宣大总督、山西巡抚协剿这个时候余应桂那里还敢到陕西去上任,脸如土色,推托不往。而宣大总督、山西巡抚也都避之不及,都推说饷乏马缺,不肯应承。</p>

时间就这样也一天天的过去,大明朝的气数将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