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三章 战局的变化(五)(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0 字 2021-07-24

多尔衮没有儿子,因此把多铎的第五子多尔博过继到自己名下,继存香火,另外多尓衮还有一个亲生女儿,叫东莪,是多尔衮所娶得的朝廷宗室女李氏所生,今年十二岁。另外多尔衮的妻妾众多,仅有福晋称号的就有六个人,其中己故的正福晋就是庄太后的堂妹,而没有福晋称号的姬妾更是多达十余人,其中大部份都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也就是庄太后的同族,有几个人和庄太后都还有远房亲戚关系。因为当时清廷的宗室多与蒙古联姻。科尔沁部是清廷重点拉陇的对像。</p>

而这时福临想到的却是,现在多尔衮还可以像自己救情,保全自己的妻妾子女,而如果中华军攻入北京,自己沦为阶下囚,那么自己又向谁救情宽恕呢?现在福临的年纪虽然不大,但己经娶了庄太后的侄女,也是蒙古科尔沁部博尔济吉特氏为皇后,并还纳了两名侧妃,也算是有家有口的人了。</p>

想到这些,福临只觉一阵心烦,喝了一杯茶,接着又看去,但马上就被后面的內容吸引住了。</p>

原来在遗疏的后半部份,是多尔衮向福临建议,虽然是在重病中,但多尔衮对朝中发生的事情还是都知道的,由于他现在完全是从傍观的立场来看待这些事情,因此思考的方式也和其他人有所不同。</p>

在遗疏中,多尔衮建议福临不可轻易放弃北京,也不可与南方联合,出兵进攻中华军。虽然从现在的情况来说,清廷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放弃北京,但必须要考虑大多数满族中下层官员和小贵族的利益,如果强行下令撤回关外,有可能会激起他们反叛,或者有人会利用这一点,挑动事非,动摇福临的皇位。</p>

而现在南方的力量并不能相信,清廷与南方联合,也不可能与中华军抗衡,反而会提前遭来中华军的进攻,虽然中华军现在只是在对南方用军,但他们有足够的实力支持双线作战,因此现在的清廷决不能有任何触恼中华军后举动,只有这样,才能给清廷多留出一些喘息的时间。</p>

当然清廷也不能就这么不和不战不联不降的坐以待毙,多尔衮给出的办法是,清廷现在可以拒绝和南京议和,不撤出关外,但从现在开始,也要为撤出关外做准备,可以将武器、钱账、粮食、物资、人口等等逐步向关外,辽东地区转移,这样一但中华军打到了北京,清廷也就能够从容撤退,那些中小贵族也就没什么可说的了。另外也给那些中小贵族腾出一些时间来,让他们可以从容的转移自己的财产。</p>

同时多尔衮也提醒福临,从现在开始,就要加强对宁锦防线的修筑,因为一但清廷撤出了关外,宁锦一线也就成为清廷的主要防线,只有守住了宁锦防线,才能够保住辽东。而在辽东沿海地区,也要加修炮台工事,将北京剩余的火炮都布置在海边,严守海防,谨防中华军绕过宁锦防纵,从海上袭击辽东。</p>

看完了这遗疏之后,福临才算是满意的点了点头,总算是找到了一个解决的办法。其实多尔衮的建议有许多地方和洪承畴都非常相似,都是认为北京不可守,南方不可助,应该退回关外去,而且还应把钱粮、物资、武器等物都带来,一来是充实自已,二来也是给中华军制造困难。</p>

但洪承畴是主张和南京方面议和,然后马上撤走,而多尓衮则主张不与中华军议和,先作准备,等中华军打来了再撤。这样一来至少清廷没有被逼得割地求和,福临在面孑上也好说一些,对那些反对撤走的中小贵族也能有一个交待,而且也给清廷转移人口物资争取到了更多的时间,因为想要把陕西、山西、北直隶这些地方的全部,或者是大部份人口,都撤出关外去,可不是短时间能够完成的工作。</p>

因此福临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而看完了这份遗疏之后,福临对多尔衮的恶感又少了几分,毕竟他给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而且人都死了,过去的事情也就没有必要再追究了,再说处罚他的家人,也没多大意思,另外多尔衮的福晋、姬妾大多都是庄太后的族人,就在看在母亲的份上,对多尔衮的遗孤也该照顾一些。</p>

于是就在第二天,福临下旨,念在多尔衮多年的功劳,恢复多尔衮的王爵,并由多尔博袭睿亲王爵,加封东莪为格格,赐封号东果。这样多尔衮的事情,也就盖棺论定,那亗窥视多尔衮妻妾的亲王贝勒,也都死了心。</p>

同时福临又正式下旨,拒绝与南京政府议和,并信誓旦旦,如果中华军打到北京,就要与中华军决一死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