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一章 清廷灭亡(三)(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444 0 字 2021-07-24

进城之后,成进立刻下令,由中华军控制住北京的各个城门,接管北京城里的治安管理,并通告全城百姓,满族人的特权,全部取消。但无论是汉族、满族百姓,都要各安生业,尊纪守法,不得趁乱偷盗摸抢等等,凡有违令者,必将严惩。</p>

而对清廷的官僚机构,解除城中清军的武装,所有清兵全部限制在兵营里,不得外出。除了少数关糸民生安定的部寺衙门继续办公理事之外,其他全都关闭,各官员、宗室也都各自回府,听候南京方面的处置决定,同样是无故不得外出。</p>

紫禁城也将封闭,并且派一个团守卫,饮食用度之物,都由军队送进去。福临等皇室成员,集中居住在皇宫的西北角的英华殿、寿安宫,留下少量的太监宫女伺候。并派遣一个连的军队专门看守,除了一日三餐之外,不得放其他人进入。其余的太监宫女各安其职,付责维护皇宫的卫生、安全。</p>

中华军进入北京,并没有引起太大的动乱,一方面这几年来,北京一直都处于不安定的状态当中,而且北京各界对于中华军打进北京,也都早有心理准备;另一方面帝国的情报人员在暗中也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民间广泛宣传中华军是汉族人的军队,是打满族人保护汉族人的,而且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等等,因此民间也并不怎么慌乱。</p>

不过还是有少数满族的官员因为害怕被清算,或者是对前途失去了信心,因此选择了自杀身亡,其中还有两个是举家全部自杀。但和整体的社会程面比起来,确实是极少数的一部份。并没有引起太大的波动。而且中华军进驻北京之后,也确实显示出了军纪严明的作风,再加上情报人员也在暗中努力,也使一些持观望态座的人见了,也都基本放了心,看来中华军军纪严明、秋毫无犯的名声并不是假的, 先前自杀的几家太不划算了, 如果再等个几天, 也许就不用死了。因此北京的局面,也向快就稳定了下来。</p>

不过就在中华军进驻北京的第三天,在北京郊外顺义地区,又发生了一场战斗。而这一次, 中华军的对手是蒙古骑军。</p>

自从说动了蒙古哲里木盟、昭乌达盟、卓索图盟同意接納清廷避难,并出兵帮助清廷,与中华军为敌之后,硕塞也收到清廷发来的消息, 得知清廷己经在准备撤到蒙古去,躲避中华军的兵锋, 因此也带领着从蒙古借来的三千多人马, 赶到蒙京边境来接应清廷一行。</p>

从北京到蒙古哲里木盟,一般都会选择经过密云,出古北口,因为这一条路不仅是最近的,而且在出长城之前,沿路都是官道,因此也是最方便的。于是硕塞也带领着蒙古骑兵,赶往古北口一带接应清廷的出关大队。</p>

但到达了古北口之后,硕塞从过往的商人那里得知,现在中华军己经步步逼近北京,而且似乎在北京的北部己经发现了中华军的人马,因此硕塞也对北京的局势放心不下,立刻带领着蒙古从古北口经过,进入到长城以内。好在是他带领的蒙古军全是骑兵,来去方便。</p>

正好这时中华军的四路大军都在向北京方向逼近, 并没有驻守长城一带的防线,因此在跃过长城之后,蒙古军并有遇到什么阻碍,十分顺利的就深入长城以南的地区,相继通过了密云、怀柔、顺义等地,一直到达了北京附近。</p>

不过就在沿路上硕塞也不断听到中华军在逼近北京的消息,而且在北京的北方,也出现了中华军的行琮,因此硕塞一方面对清廷现在的局面赶到十分担心,另一方面也十分小心注意自已的行动。</p>

不过接近了北京之后,蒙古军显然是不可能再继续隐藏住自己的行踪了,就在距离北京以北约六十里的地方,被中华军的一支骑兵侦察队发现。</p>

这支骑兵侦察队由一个排组成,发现了蒙古军之后,中华军跟进了一会儿,但很快也被蒙古军发现,硕塞立刻下令,派出一支小队,向中华军的侦察队发动进攻,企图歼灭这支中华军的侦察队。</p>

但中华军并没有应战,而是立刻拔马撤退,蒙古军随后追击,双方追遂了十几里的路程,并且互相与火枪、弓箭攻击,不过甴于双方的距离并未接近,因此互相都没有伤亡。后来中华军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将蒙古骑军炸倒了十几骑,其他的蒙古骑兵也受止于中华军的武器,也都勒马不前,让中华军顺利撤退。</p>

硕塞当然知道,中华军的侦察队撤退之后,很快就会引来中华军的大军进攻,因此也立刻下令蒙古军向北撤退。果然都是骑军,行动极为迅速,在天黑之前,蒙古军就己经越过了顺义,退到了怀柔附近地区。由于经过了连日的奔波,蒙古骑军也十分疲惫了,而硕塞也觉得现在应该待到了暂时的安全,因此硕塞下令,就在顺义休息一夜,第二天再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