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节吴健彰的决定(2 / 2)

列强路 老茅 0 字 2021-07-26

想了想,吴健彰没有把银票推开,只是道:“纵使本官不向朝廷上奏,朝廷终究有一天会知道,不知到时两位如何处理?”</p>

吴健彰没有把银票返回,气氛顿时轻松下来,王韶笑道:“车到山前必有路,道台大人不必太过忧心,说不定到时朝廷政策一变,鼓励大家办厂也未可知。”</p>

吴健彰不置可否,他明白,没有什么重大刺ji,朝廷政策不可能作大转变,只是这又关他什么事,大不了到时不做这个道台,重新做自己宝顺洋行的股东罢了,宝顺洋行这次连他这个股东都隐瞒,让吴健彰有点心寒,只是以后还要靠着宝顺洋行,他甚至连责问的勇气也没有。</p>

若换了第一次做道台的吴健彰,绝不可能轻易就答应将此事隐瞒,只是经历过一次道台罢免之后,吴健彰已非刚开始一心想要报答朝廷的官mi,反而更多的考虑到自己的退路,默认了下来。</p>

摆平吴健彰,和平洋行在宝山县的建设更无半点阻碍,索xing在上海开始大规模招人,单是三个钢铁厂建成后就需要过一万工人,加上其余工厂,人数将达到三万以上。</p>

斧头帮虽然有数万人,只是这些人不可能全部去工厂工作,那些老弱在工地干干活还可以,招进工厂完全不合格,单是斧头帮,能招满一万人就算不错,加上宝山县本地招募之人,缺口达一万五千人左右。</p>

无论是钢铁厂、机器厂、水泥厂还是船厂,这些多是重体力活,王韶开出每月普通员工六两,技术人员翻倍的高薪,这个工资只相当于美国同期工人的三分之一,不过,还是吸引了上海众多流民和一些原本有工作之人前往应聘。</p>

为了降低用人成本,各家工厂一概只招收十八岁以上,三十岁以下的青壮,将上海市大部分流民中的青壮招收一空,让吴健彰都不知道是该高兴好,还是担心好。</p>

十月份,梅鸿吉和一干前往欧洲开拓视野的厂卫回来了,继昌隆生产的双鹰牌生丝毫无悬念获得了金奖,有趣的是,除了和平洋行外,宝顺洋行的徐润也带着自己产的生丝参加了这次万国博览会,只是因为包装、质量两方面都不如继昌隆,只能屈居银奖。</p>

双鹰牌生丝获得金奖,梅鸿吉等人却没有什么高兴的神色,一干厂卫更是低头垂气,仿佛是打了败仗回来一样。</p>

这些厂卫原本都读过儒家书籍,虽然接触洋人多后,并不认为洋人都是蛮夷,一些地方还比中国先进,只是天朝上国的影子还是难予从脑中根除,以为洋人只不过暂时领先一点而已。</p>

只是欧洲一行,却完全推翻了他们以前脑中根深蒂固的念头,沿途烟窗林立的工厂,飞驰前进的火车,瞬息千里的电报,英国人全钢结构建成,用来展览的水晶宫……</p>

凡此种种,无一比不中国先进,中国的落后并非在一些小地方落后,而是全面落后,鸦片战争被英国人击败也就完全不稀奇,英国人随时可以动第二次,第三次鸦片战争。</p>

王韶平日有意无意的对这些厂卫贯输了许多爱国教育,在这样的情况下,许多厂卫心中难免悲观,对中国的前途mi茫起来。</p>

………………</p>

感谢jiang1one的打赏!感谢大家的支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