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节 扫盲与黄河决堤(1 / 2)

列强路 老茅 0 字 2021-07-26

 俾斯麦此时的言语,王韶毫不怀疑其中的诚意,至少在普鲁士一统德国之前,双方保持友好关系是一种双赢,至于普鲁士统一德国后,双方关系如何发展,那只有到时候再看。【】</p>

对这次接见,双方无疑都给对方留下深刻的映像,俾斯麦果然如同传记中描述的那样,即性格粗野,又不泛狡猾,看上去直言不讳,只是却三番五次的暗示欧洲各国对远东的威胁。</p>

当然,作为一国宰相,又有着杰出外交才能之人,俾斯麦无论如何也不是只靠自己的粗野就能成功,事实上,俾斯麦对于外交的处理相当圆滑。为了统一德国,普鲁士先后发动三次战争,第一次是普丹战争,第二次是普奥战争,第三次是普法战争,</p>

由易到难,普鲁士在统一德国的过程中却从没有与二个以上的国家战斗,始终只击败了它想击败的国家就赢得了胜利,而且每次战争还都是让对方忍无可忍,先期挑起来的,这种外交手段不仅仅是狡猾,简直是可怕。</p>

俾斯麦虽然对大汉提出诸多批评,通过这些天的走访,对于大汉的潜力却是暗暗心惊,目前汉军控制的区域已经比整个德意志数倍还大,人口更是和欧洲相当,而且这只是汉军一部分而已,北方鞋靶人统治的人口、土地更多,一旦汉军统一,更非普鲁士能比。或许到时整个欧洲真的会在远东这个强国面前战栗。</p>

他虽然没有到过鞋靶人的地盘,只是却深知以鞋靶人以前表现出来的实力,不可能阻止汉军绕一,而普鲁士的统一却是遥遥无期,这让俾斯麦心中暗自心焦,也更坚定了他暂时留在远东的决心,或许可以看到远东这个强国的统一战争。</p>

此后,王韶又召见了俾斯麦几次,两人每次都相谈甚欢,许多意见两人都不谋而合,让两人大起知己之感。</p>

受俾斯麦讲话的刺激,王韶重新向教育部门追加了一千万元经费,使得今年教育经费一下子增加到三千四百万元,让杨春海一时不知道该怎么花钱了。</p>

经过这几年大力办学,如今大汉已经建立起一万五千余所官学,在校学生上升到百万人左右,教师三万余人,固定经费需要一千二万,今年一下子多出一千二百万,杨春海本来打算再建五千所学校,招收五十万学生,加上培训万名左右的教师,这样大概差不多可以花完,可是一下子又多一千万,他就是想再建学校也没有那么多老师可用,马上培训也来不及。</p>

最终,还是王韶直接给他支了一个招,这一千万,一百万用来资助学生到欧洲留学,二百万再筹建两所大学和办十所技术学校,对农民进行培训,以便能够适应工厂需求,其余七百万则用于扫盲。</p>

杨春海得到汉王的指示,顿时恍然大悟,开始在会境内布置扫盲运动来,扫盲利用了晚上的时间,一般在学校、祠堂里进行,为了提高大家的积极性,教育部规定每个成年人来上一晚课发二两米补助,扫育考试通过后,发一块银元作为奖励。</p>

至于扫盲的考师,那就要辛苦那些原本官办学校的老师,教育部会给上课的老师每月多发二块钱补助,对于平均薪资水平在十二元左右的教师来说,也不无小补。</p>

虽然每晚只发二两米,考试通过后奖励一块银元,这样的奖励对于晚上无所事事的农民来说还是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加上识字也不是坏事,很快得到各地农民的欢迎,官学的教师供不应求,基本上都参与了晚上扫盲活动。</p>

以一年学习三百天计,给一名农民扫盲补贴六十斤大米,合银元二块,通过后发给一元奖励,每名农民费用为三元、对三万名教师补贴七十万元左右,资料书本费、灯油费等费用三十万元左右,每年七百万元的经费大约可以给二百万农民扫盲,当然,如果参加扫盲的人一年还没有通过扫盲考试,那以后就没有补贴。</p>

投入七百万,每年就可以少二百万纯文盲,增加二百万识字之人,这样的投入无疑非常值得,汉军境内一亿人口,其中九成以上是文盲,要想将文盲全部扫除,以现在的速度需要几十年时间,不过王韶就是想加大投入也不行,因为没有那么多老师,只有慢慢再增加经费,他都有点后悔没有早一年开展这项扫盲运动。</p>

七月下旬,江南的早稻已经收割完毕,而晚稻也已经栽了下去,这段时间,本来是农闲的季节,只是天空中突然一直涛涛的下起雨来,一连十余天不停,各地江河暴涨,许多地方的房屋被冲垮。</p>

王韶连忙下令救灾,将近十万军队洒了出去,对于后世来说动用军队救灾是一件平常之事,此时却是一件创举,如果是清兵,不趁乱打劫就好了,哪谈得上救灾。</p>

受灾最重的是江北地区,许多地方连正在修建的铁路线都被洪水冲垮,这让魏雨农有点、气急败坏,本来若没有这场暴雨的话,八月底完成江北三条铁路线的修建,时间绰绰有余,没想到被这场洪水一冲,时间耽搁不说,又多出许多要重修的地方。</p>

好在这场雨到了七月三十日时终于放睛,虽然洪水一时还没有退,不过只要不下雨,洪水过不了几天总会退,离八月底还有一个月时间,只要抓紧时间赶工,还有望在他立下的军令状日期之前将剩下的铁路线修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