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 上市公司(2 / 2)

90年代日资百货步入低潮,因为经营方式单一和竞争激烈,多家公司撤出香港。那段历史中,97-98年的金融风暴后,留在香港的日资百货只剩下三越一家,最后也于2009年彻底退出了香港。因此此时已经日薄西山的大丸百货对于星海商贸的收购是欲拒还迎,只是在收购价等问题上还谈不拢。直到杨星在北京谈妥了11亿美元的融资额度后,胆气壮了的马三奇、庆奇等人故意流露出对崇光、吉之岛等百货公司的兴趣,12月22日大丸百货迫于压力和星海商贸达成了收购协议。</p>

杨星在这次收购中在意的是日资百货的优秀管理方式和管理团队,未来十年国内百货零售业的发展很多还是借鉴的日资百货公司管理方式,有了这样一支好的管理团队,再改变一下它们过于单一的经营方向,对杨星在国内打造一个百货帝国是大有裨益的。另外中国人是个很迷恋老品牌的民族,大丸百货作为在港岛经营了三十几年的老字号,星海商贸通过收购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港岛居民心目中的树立品牌的任务,何乐而不为。更深层次的原因杨星此时不能宣诸于口,其实他的真正目标是现在正狂飙突进在世界各地开店的香港头号日资百货商店——八佰伴。现在利用大丸百货的名气,让星海商贸在明年5月上市是关键一步。</p>

至于星威资源,此时还只是诸多大哥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小弟弟,本来杨星是没打算让它上市,不过从邓威廉等人的目光中,他看出了他们对中星国际整个集团的野心,既然如此,杨星没有选择躲避或防范,而是干脆再在他们的野心下烧上一把火,把星威资源也压上去。</p>

上帝让人毁灭,必先让人疯狂,杨星有最大的秘密武器——重生的记忆,通过星斗研究院和自己近一年的分析,他认为亚洲金融风暴的到来已经不是会不会来,而是什么时候来的问题。在这之前,自己必须有更多的准备,八家公司在风暴来临之前上市,利用港股大涨的机会圈走大量的金钱,再投入到这波澜壮阔的洪流中取得更大的好处是他重生当天就定下的计划,这个决心从没有改变,为此杨星甚至可以暂时让出旗下公司的控股权。</p>

因为他坚信自己会是最后的赢家,至少会让邓威廉的百富勤把吃进去的全都吐出来。所以杨星亲自坐阵星威资源,以他自己的名誉为赌注强推星威资源上市。虽然星威资源得到了日立公司转让的垃圾处理及发电、火力发电脱硫等清洁能源技术,最近还和德国、瑞典等国的一些小型太阳能和风能企业接触,得到了一些替代能源技术。不过时间太过仓促,邓威廉他们也只好先在百慕大找了一家从事天然气开发的空头公司,把星威资源的资产置于它之下再反过来让这家企业收购了一家在香港从事石油期货交易的小型公司,以此为跳板上市。不过这涉及海外免税地等很多国际法律问题,最早也要到5月底才会有些眉目了。虽然离杨星心目中的目标有些差距,但这已经是自己手下能做的最大努力,杨星还是对此还是很满意的。</p>

这次的大会就在一片兴奋的气氛中召开了,杨星坐在办公楼大会议室主席台上,看到能坐七八十人的会议室里人头汲汲,许多人连他都是只闻其名未见其人。一旁的王伊人和郭樱赶紧给他介绍这些人的职务和来历,因为杨星的公司一直在飞速膨胀,从去年春节开始,就在北京上海等大学聚集的城市展开了一**的招聘潮。今年以来随着中星国际公司架构逐渐成形,无论是总部还是各地分公司的多家企业都处于人才、资金的渴求期。而杨星一直秉持着下属的员工的待遇要明显高于同行业水平的原则,更是让很多不安与分配的大学生看到了除外企和垄断性国企之外的又一个好选择,所以台下很多面孔都是年轻而又充满着朝气的。</p>

杨星咳了一下,下面热火朝天彼此熟悉的员工都静了下来,很多人是第一次见到这位闻名已久的幕后大老板,虽惊讶于他的年轻,但大部分是年轻人会场中员工感到更多的是激动,从这位年轻老板身上他们看到的更多是自己成功的可能。</p>

杨星微笑着缓缓说道:“会议开始前先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来之前我刚和香港方面联系过。不出意外的话,明年6月之前,中星国际将会拥有8家正式的上市公司,在座诸位也将会拥有自己的股权激励。根据这几天香港股市表现,上市后,在座的哪一位拥有的股份低于一百万元的,可以亲自找我,我来给你补齐。”话声一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除了前排几个总裁级别的人物早得知消息不为所动外,后排的员工都兴奋的站起来,他们大部分都还没到三十岁,这个消息可真是一份不得了的圣诞大礼啊!</p>

一天的会议结束,大家都兴奋的不停彼此热烈讨论,这些人都是精英人才,除了物质奖励外,他们更看重有让自己能力充分发挥的环境。今天会议上,杨星和各公司高层对明后年的发展提出了各自规划,虽然里面的目标大部分还是空中楼阁,但他们那种自信和坚定认为一定能完成目标的决心感染了每个人。大家都觉得这家企业是真心实意沉下心来发展的企业,而不是只在股市上捞一票就走的投机者,这更坚定了他们和公司共进退的决心。而完成了会议目的的杨星也终于有时间和星富投资几位高层坐在一起,商量黎国发他们出走引发的后续问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