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五章 服务之星(2 / 2)

这个问题还要从去年开始的星海商贸在全国各大城市发起的“百城千店”的商业攻势后慢慢显现出来的。去年下半年,在许多城市完成了商业布局的星海商贸突然发起大规模的以降价让利为核心的促销计划。星福百货、星乐电器星荣超市等利用渠道和资金优势在全国省会及大城市中心地带开设中高档百货公司、电器连锁店、超级市场等系列商铺,针对不同档次消费人群,提供几乎能涵盖所有城市消费主体的各种档次商品,最关键的就是这些商凭比当地平均物价低10—15%,顿时星海商贸和各地商家的商战打得硝烟四起,不过消费者不管这么多价廉物美才是他们的最爱,一时间有钱逛星福,买家电去星乐,抢便宜货就要去星荣超市几乎成了许多城市家庭妇女的口头禅。</p>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星乐电器,和前世不同的是,电器大鳄国美和苏宁此时都还不成气候,被星海商贸旗下的星乐电器这轮攻势压得喘不过起来。南方苏宁只能在南京等地苟延残喘,北方国美更是在天津和北京等地被打得满地找牙。星乐电器敢于主动发起价格战的底气就在于星云电子强大的产品线做依仗,同样的星美时尚、星辰制造、星威资源的产品销量也在星海商贸的促销下直线上升,但是伴随而来的一个大问题也浮出了水面。</p>

作为供应商的星海商贸凭借完善的物流渠道和扁平高效的供应体系大幅度压缩物流成本,让各企业的产品在竞争中获得了有利地位,但随着价格战的白热化,竞争的焦点最终还是要落到产品的质量和售后服务上来。产品质量的提升非一朝一夕之功,即使杨星为此做了很多努力,几乎每天都邀请来自乌克兰、韩国、日本的老专家和技术人员飞到五大产业园里做技术指导和顾问,新产品的完好率和优良率也只能勉强达到国内制造业的最高水平,和国外的制造大国的技术水平想比还有很大的距离。</p>

既然这样,能快速提高的只有售后服务水平了,杨星记忆里对前世“海尔电器”跻身于世界最大电器制造商的秘密法宝——让人称道的售后服务体系印象很深,于是采用拿来主义,以海尔的服务流程为蓝本,结合他这些年一些新设想以及加入不少国外成熟售后服务的好经验。在98年会前,由星空人力主持订立了一套被称之为“服务之星”的售后服务同一平台,为中星集团各企业的产品搭建一体化优质快捷的售后服务体系。</p>

这套体系的最大特点是由星空人力聘请了许多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做技术支持,采用24小时随时在线接受咨询,对旗下各大商品承诺保质期内出现的问题,不问缘由、不计代价、不分夜晚的第一时间上门服务。为此专门在各大城市建立了大批地区售后服务呼叫中心,用户可以利用电话、手机、网络等多种方式发出请求。其中一个地区呼叫中心的规模就远远超过杨星当年搞的那个寻呼台。为此星空人力在几大城市还大大扩大了多所职业培训学校的规模,里面毕业生几乎不愁分配,只要毕业就能到各售后网点上班。</p>

虽然这样造成了中星集团很大的前期投入压力,但杨星和各企业高层还是咬着牙坚持,甚至星空人力还打算在印度等地建立海外分部,把跨国公司不少外包到当地的办公业务都抢过来。毕竟星空人力总裁蒋道方分析的西方跨国大公司把中国打造成世界工厂,把印度建设成世界办公室的前景,让这些高层意识到,并不起眼的服务业也是一个金矿,把售后服务这一块做好,有时候比双刃剑一样的价格战更加吸引优质客户。</p>

结果到北京的这段时间杨星忙的脚不沾地,除了网吧和“服务之星”的事情外,他还要抽空接待不少热情登门拜访的京城消息灵通人士。原因就是天子脚下风吹草动都会引起广泛关注,各色小道消息的传播速度也是最快的。杨星的身价顿时倍增,各方都看好他的前程。现在他鼓动众多公子加盟投资他的公司,更是吸引了不少政治团体的注意,一时间他就成了京城权贵争着结交的对象。</p>

马上要到年关,不少人就趁这个机会向杨星送来春节请帖,里面包括京城郑家这样大人物的请帖不下十几张。杨星不敢怠慢,既不能来者不拒,也不能一概拒绝,这其中的分寸必须把握好。他虽然鲤跃龙门一下子成为京城新贵,但深知是借了汪云起、程沧海等人的助力。这一路走来上海汪家和京城郑家给予他莫大帮助,虽然每次合作都是基于平等双赢的基础,杨星也不是还是很感激他们的。除了他们两家外,作为炙手可热的上层新星,能拓展人脉结交一下别的政治势力并没坏处。</p>

不过他已经和汪家、郑家绑在了一起,这些请帖哪些可以去哪些不可以去,其中的微妙之处杨星只好指望郑云龙这个熟悉京城内幕的人来帮忙判断,这时杨星也由衷的怀念起跑到美国读书的郭樱,当初京城的关系都由她打理,现在杨星身边还真缺少类似的人才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