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七章 软件园(2 / 2)

比如和我们条件相似的印度,虽然基础设施建设还落后于我国,但是以班加罗尔等城市为中心兴起的软件外包和呼叫中心等业务,已经使印度获得了“世界办公室”的称号,除了许多跨国公司在印度设立软件和呼叫中心外,印度国内的软件行业也蓬勃发展,每年仅出口软件就获得几十亿美元的收入,国内不少地方纷纷到印度班加罗尔考察,回来后主张学习印度的经验,设立软件高新技术产业园的呼声日益高涨。</p>

程沧海指着案头摆放的多份来自全国各地方政府打来设立软件园的报告,让杨星帮着看看。程沧海虽然不是信息技术方面的专家,但他领导的这届政府最大的特色就是注重专家的意见,而且他出于职业本能,觉得软件园一哄而上不单纯是开发新技术那么简单,作为旗下拥有地产和信息产业的杨星勉强也算是这方面的专家,自然想咨询一下他这位“专家”的意见。</p>

杨星粗略浏览了一下这些报告笑了起来,准备和总理讲讲这里面的门道:“要说我国软件行业的差距和信息发达国家的差距是摆在那里的,虽然在中文应用软件领域,中国人天生有语言优势。但毕竟我国才开始信息化建设,连最普通的计算机普及都还没做到。想拔苗助长让依附于硬件的软件业超英赶美是不现实的。而且国内软件盗版横行,投入产出不成正比,技术上我们不输人家,但是软件市场的开拓和培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赶上国外的成熟市场。所以国内设立一两家集中的软件园想法还是不错的,但现在这种一拥而上的做法绝不可行。”</p>

“国内软件业还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即使集中起来做大做强也需要时间,国内软件公司加在一起,比起微软甲骨文这样的公司来,都只是小虾米。印度软件业表面风光,其实只是依靠几家大公司的软件外包起来,印度人接受英国百年殖民统治,文化语言和西方接近,搞软件外包有天然优势,人力成本低廉,做外包类似于我国的来料加工,想简单复制它的成功模式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p>

杨星拍了拍桌上那些请求中央审批建立软件园的报告道:“在市场容量很小的情况下大量上马类似软件园,这其中的风险很大,竞争激烈,地方上不会都不知道。但现在大家还是抢着上马,我看里面多少是有些问题的。”</p>

程沧海双眉紧蹙,杨星一语点醒了他,他问道“你是说他们想瞒天过海?打着建设‘软件园’的旗号来圈地。”杨星手指着一份报告道:“你看巴岭省这家叫”托普“的企业,说是要在全国建设一系列的软件园,我看这其中就很有问题。”程沧海戴上老花镜,仔细看着杨星挑出来的这份报告。</p>

杨星从旁解释:“这家企业我听说过,它原来是做财税软件起家的。后来国税局在全国统一搞‘金税’工程,他们的软件公司就跨了。倒是老板很精明,在巴岭买了块菜地找到了条新财路,说是要建“西部软件园”。巴岭那边正好宣布要把信息产业列为省内重点发展的产业,于是在省里支持下,他一举收购了一家上市企业,摇身一变成了上市公司大肆圈钱。俱我了解到他当初计划进行到一半时以退出项目为要挟,逼迫当地政府帮着融资,几乎没花一分钱就把上市公司搞到手了。然后他的胃口就不满足于一砖一瓦的建设‘软件园’,现在他是把‘软件园’项目作为一个商业地产项目来推广,手法跟我的房地产炒作方式是一样的。”</p>

“你是说这个软件园是挂羊头卖狗肉?”程沧海有些不相信。“他基本模式是这样的,先在软件园的地上,建一部分软件工厂、别墅群、对外学术交流中心、高级宾馆啦等面子工程。再借“西部软件园”的示范效应,去和其他有意向的地方政府洽谈,宣称将投入上亿元资金,要在当地复制类似的软件园项目,并承诺会引进上百家软件公司,使之成为该地区最大的高科技园区云云。以这样优惠的合作条件,加上所谓‘西部软件园’的成功样板,几乎没有什么官员能够抵挡诱惑。”</p>

“实际上,这些软件园的土地因为挂着高科技园区的招牌,既能享受减免税费等优惠措施,又能借软件园的名义给当地政府确立‘样板工程’等政绩,取得土地的价格自然非常优惠,有时甚至是白送。再利用这些噱头在当地抵押土地融资,几乎不花钱就能到处圈地,这招空手套白狼利用软件园圈成国内最大的地主,这生意当然好做了。”杨星一解释完,程沧海就明白这个“软件园”的建设其实就是件“皇帝的新衣”,完全是骗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