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二章 世界十字路口(2 / 2)

坐在车里杨星和张胜利开玩笑,刚才饭桌上那些人才是控制美国经济命脉的人,纽约华尔街集中了全世界最有实力的金融机构和最聪明的头脑,每天成交的交易金额超过万亿美元,刚才如果是有恐怖分子来个自杀性炸弹攻击,保证能让美国股市大跌,天下大乱。张胜利根本不相信一笑了之,他万万想不到杨星的预言真会在两年后会发生。</p>

谈笑间车子开到了被誉为“世界十字路口”的纽约时代广场,杨星让司机停车他和张胜利下车一起逛逛。纽约时代广场名气很大,但实际面积很小,远远比不上中国**广场和莫斯科红场。但四周高楼林立,处处闪耀着五光十色璀璨夺目的大型广告牌,加上四周急匆匆川流不息的各色人等,都有一种动感十足的商业气息弥漫在四周。</p>

杨星对那些流光溢彩的广告牌指指点点,“这里号称世界金融中心的心脏,能在这里打上广告牌被视为一种荣誉。你看这些广告宣传的公司都是世界五百强企业,从这里也能够看出世界经济的变化规律。八十年代前这里几乎被美国本土品牌占据,充其量有几个欧洲品牌点缀。而八十年起,日本公司强势崛起,当时这里几乎变成了日本品牌的天下。而九十年代后日本沉没,美国人卷土重来,但亚洲新兴势力也异军突起,你看韩国三星和lg的广告牌规模可不小,我想用不了多久我们公司的广告也会在这里出现。”</p>

张胜利听到杨星的豪言壮志心潮澎湃,他知道这不是杨星胡吹大气。他多少了解杨星这次在美国盘桓多日,就是在调整整个集团的经营重点。中星集团在美国市场的销售业绩大大出乎预计,让杨星倍加重视美国市场,为了将这股好势头延续下去,杨星精心做了一番布置。美国经过几百年资本主义运作,国内市场非常成熟,竞争度高,法律法规和商业服务措施都很非常到位,是国内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摸索阶段不能相比的。而此时美国经济又处于十几年连续高速增长的黄金时期,中星只要有创意新颖的产品,完善配套的服务措施,想要成功并不是太困难。</p>

杨星想要打开美国市场,打响企业知名度,投入大量的广告是必由之路,在纽约时代广场设置广告并不是什么意外举措,张胜利对杨星企图挑战日美大企业的雄心壮志很钦佩。但出于谨慎的原则,他对杨星的信心提出了疑问:“你这回让我赌台湾9.21的大地震可真神了,不过刚才我和巴菲特聊道,他说经济增长从来没有笔直向上的直线,都是波浪状的曲线,现在市场太热了,正是波浪的波峰,在谷底来临前他不会急着出手。你也说纳斯达克是回光返照,美国经济马上会有大挫折,但现在你又信心满满的加大在美国的投入,你给我交个底,到底我该怎么做?”</p>

杨星微笑道:“很有长进吗,听完巴菲特的话已经懂得自己分析了。我打开天窗说亮话吧,你这次炒内存条狠赚了一笔。但我告诉你,去年起我就加速上马晶圆生产线,今年在欧洲我一口气又买了五条生产线,还花重金引进欧洲和日本的生产设备,并且和日本东芝私下签订了授权生产dram芯片的合同,现在一地震,我的这些投资不但盈利翻倍,而且晶圆厂可以开足马力生产,合同都排到明年底了,你说我赚的钱比你炒内存条能多多少?”</p>

张胜利听得目瞪口呆,掐指一算后不相信的问:“那怪你不和我一起出手,你哪会看得起这笔小钱,不过你真能预测到地震,你有超能力吗?”杨星好气又好笑的拍他一掌,“胡说八道,你我从小玩到大,我又没有超能力你不清楚啊!”张胜利苦笑叹道,“老实说,94年夏天起我感觉你就像完全变了个人,那时起我就怀疑你是不是鬼上了身,现在看来果然是获得了超能力。”杨星心下暗惊,果然是死党,还是发现自己和以前多少有不同。</p>

“这不关超能力的事,我当初能拿到观塘那块地就是跟香港特区政府有过承诺,会把那里打造成一个高科技区,而半导体生产就是高科技区的主要产业。在亚洲我们最大的对手就是台湾人,和台湾厂家之间绝对会有一战。我早就做了准备,想一动手就要打得对手无法翻身,台湾大地震只是一个机会,我让台湾半导体产能迟迟不能恢复,而我们这边却有足够的产能,国际半导体下游行业如何选择还不明显吗?命运只青睐有准备的人!”</p>

杨星这番解释让张胜利如梦初醒,原来杨星早把台湾9.21地震所得好处都拿走了,留给他的只是残羹剩饭。他低头思索杨星话里的意思,抬起头来眼里闪烁着野心的光芒,,“我明白了,巴菲特喜欢价值投资,他要做长线,喜欢长期持有基础垄断性的行业,不为股市一时涨跌所动,是细水长流的投资模式。但我们还年轻,市场一日千里,瞬息万变。我的私人投资可以交给巴菲特打理,以求稳妥,但我和你的公司策略却不能这样保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