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二章 圈套(2 / 2)

杨星接到荣明友想要亲自登门拜访负荆请罪的电话时还已经没有了追究荣新友的意思,老实说他都差点把荣新友忘记了,经过香港电讯和大宇集团的收购战,他现在正忙着把纳指期货赶紧拿去填自己窟窿,他更在意的是手里上百上千亿的生意,他拥有的绝对实力面前对手的下场是注定的。只是现在他正想和荣明友的中长集团合作一单长期计划,荣明友也是国内响当当的大亨,现在人家亲自上门,杨星也没必要赶尽杀绝,于是回九都之后,他就邀请荣明友来九都一见。</p>

如果可能杨星并不想得罪荣明友的中长集团,毕竟他现在虽然如日中天,但在国内商界并不能一手遮天,中长集团是国内少有的有海外拓展雄心的企业,不管从哪个方面看都是个很好的合作伙伴。只是他没想到荣明友会如此急迫,杨星和政府官员谈妥后第二天风尘仆仆的荣明友就找上了门。</p>

杨星在九都那所百万元别墅此时早已把九都第一豪宅的宝座拱手相让,这几年借助九都经济腾飞,一大批九都新贵崛起,百万豪宅在九都已不鲜见。但这里地处市中心,坐落在小湖边的绝佳地理位置还是让见惯了豪宅的荣明友赞叹不已。尤其是他得知这里前身居然是前市委领导所住的小区,杨星不但堂而皇之买下了前市委***住宅翻修成自家宅院,还把附近不小的面积划成了自家后花园,对于外界所传杨星九都市上层的特殊关系更是确信无疑。</p>

荣明友虽然说是负荆请罪,但他的岁数比杨星还大,杨星并不想留下得理不饶人的印象,除了给荣明友一个在自家里见客,不再追究的意思外,正好他杨星的老爸杨荣光也在九都和政府谈判引进大宇的技术,杨星就拉上他作陪,消除荣明友的不安。</p>

只是出乎杨星意料的是跟在荣明友身后的居然是荣新友,此时他看起来如同落败的公鸡,退去了阳光男孩的形象,一夜间老了十几岁。这次失利对他一直顺风顺水的生活来说的确是个重创,让他真切领会了资本市场的残酷无情。如果不是他母亲出面还清了欠款,只怕他还呆在伦敦的地牢里发霉呢。</p>

但是这都是有条件的,他老爸明确告诉他,他回国后必须和他一起登们向杨星道歉,只有取得人家原谅后这事才算完,尽管他强烈抗议,但相比起中长集团正和人家谈判上亿美元合作合同来,他可怜的自尊相当然不值一文。</p>

杨星既然没有深究的意思,大家开门见山谈开了迅速冰释前嫌。虽然作陪的荣新友脸色阴沉快滴下水来,但他直接被视为不存在了。杨星和荣明友的话题很快就转到了他们感兴趣的铁矿石和钢铁厂上去了。</p>

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对国内造成的最大冲击就是国际贸易急剧缩减引发了国内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正好国内推行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也到了攻坚阶段。为了克服经济困难,中央开始将以往控制很严的基础工业领域向民间资本开放。而随着国家把房地产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扶持,直接推动了房地产中上游水泥和钢铁等相关行业的大发展,在此刺激下,全国不少完成了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跃跃欲试,纷纷上马大型重工业项目。</p>

对于大工业时代,石油代表着工业的血液,而钢铁无疑就是工业的骨骼,它几乎承载着一个国家工业水平高低。自工业革命以来,一个国家的钢铁生产能力几乎就是国力强盛与否的象征。冷战期间,美苏对抗在相当长时间里其实就是一场关于钢铁的竞赛,苏联领导人斯大林提出了“钢铁就是一切”的口号,而美国人则借助科技实力长期保持着全球第一钢铁生产大国的宝座。</p>

这种情形下,建国后为尽快摘掉我国长期农业大国的帽子,步入世界工业强国之林,建国领袖们对钢铁行业的偏爱尽人皆知的。1959 年在第一代领导人发出 “超英赶美”的口号后,以钢铁为指标,全国掀起的那场至上而下的“大炼钢铁运动”至今还让国人印象深刻。</p>

1978年中国改革的大幕拉开后,引进的第一个大型项目就是投资高达214亿元的上海宝山钢铁厂,这被国内外舆论视为具有极大地象征意义。改革后作为基础工业的钢铁业也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中国的钢铁工业一直呈现爆炸式的增长,年均产量增长超过20%。只用了不到20年,中国钢铁产量就跃居了世界第一,并一直霸占至今。</p>

98年房地产改革启动后,进一步推动了建设钢材的全面紧缺,中国全境再掀炼钢狂潮。大型国有钢铁公司纷纷宣布投入巨额资金开建新项目,地方的中小型钢铁工厂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地冒了出来,被人戏称为“新大炼钢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