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七章 太极CPU(2 / 2)

只从一件事就能证明他的判断,新加坡多年来一直想打造东南亚最先进的的信息产业中心,新加坡特许电子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晶圆生产线,自夸只比业界老大英特尔落后半年,但技术先进代表盈利丰厚,特许电子年年亏损,完全是靠政府补贴才能苟延残喘。</p>

反观杨星从特许电子手里得到淘汰的晶圆生产线后,在香港深圳等地重新组装,借助中星数码产品的庞大订单,以及正好遇上台湾大地震导致国际电子元件市场重新洗牌的契机,那些看起来过时的晶圆生产线全力开工,大赚特赚。</p>

并且杨星大胆推出利用无偿放开部分专利权的做法,在他下辖的几大产业园内吸引产业链中下游的企业,采用中星的技术标准,汇聚成庞大的产业集群,更是迅速发展起低廉高效的ic制造体。现在星云电子在亚洲消费电子市场的地位已经几乎可以比肩传统大厂三星和索尼了。</p>

</p>

所以他们都对杨星用开通中美海底电缆名义找他们来的用意感兴趣,杨星也不负重望的带他们进入星斗研究院临时搭建的一处研究室里,向迫不及待的他们展示了一款外观新颖的笔记本电脑。</p>

二李打量着眼前玩具般的笔记本电脑外观,第一感觉就是娇小和轻薄,他们现在都经常数码it产业打交道,对笔记本电脑并不陌生。没急着下结论,而是迅速开机。只见首先跳出一个拟人化的星星笑脸,下面一行英文combook(上网本),随后才是他们熟悉的微软windows开机画面。</p>

李泽楷饶有兴趣的观察着眼前这款笔记本电脑的8英寸大小彩色液晶屏幕,它有一个纯白色极致简约的外观,除此之外机身上就只有几条绿色线条勾勒,显得青春气息十足。最特别是屏幕和键盘结合出延伸出的天线围成了一个鲜绿色的提把,一举两得。他轻轻提了一下,整机还不到两公斤重。</p>

而李显扬则更重视这台电脑的实用性,他随意打开几个windows日常程序,运行还算流畅,但当他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电脑配置时惊呼出声,“什么是‘太极’cpu啊?”</p>

这就是杨星当初说服比尔盖茨低价买断windows me的最**宝,也是整个中星集团保密程度最高的项目——“太极”中央处理器(cpu)的研制成果。为此耗费了十几亿美元,除了收购了多家cpu设计团队外,又又耗费了无数人力时间,才有了现在的成品。</p>

去年杨星安排伍海军等手下,以李广南为首偷偷在集团内组建了“太极”cpu研制小组,然后利用杨星下拨的秘密资金满世界收购了cyrix、centaur等多家在业内享有盛誉的微处理器研发团队。并在美国硅谷和香港成立了研究室,采用两个竞争团队互相竞赛的方式一年多研制出了自己的cpu,的确是个创举。</p>

当然按照杨星的要求,“太极”cpu并不要求性能上直追英特尔高端超过1ghz的水平,只求性能上达到80%,正常运行windows就行。当然“太极”cpu也有自己的优势,它集成了星云电子在多媒体处理方面的强项,时钟频率虽然只有500mhz,全面运算功能介于英特尔上一代和最新一代赛扬cpu之间。但是凭借芯片本身自带的强大多媒体处理能力,配合微软windows me操作系统,可以直接播放大部分的网络流媒体格式,还能对cd、dvd等媒体进行编辑和处理,大大加强了电脑的多媒体功能。</p>

有了“太极”cpu,凭借巨星电脑同时生产主板、液晶屏、内存条等电脑关键部件的实力,以及为多个国际厂商代工笔记本电脑的经验,拿出眼前这台小笔记本电脑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解决了硬件问题,说服微软提供操作系统就必须由杨星亲自出马找比尔盖茨协商了。因为“太极”cpu的技术还比不上英特尔和amd,采用了部分稍显过时的16位程序,所以杨星的目标没有盯上只支持32程序的windows xp,而是选择了相对落后但兼容16位程序的windows me系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