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 超级计算机(2 / 2)

美国是全球it发源地,而为美国开创it盛世的人物中有不少是外籍专家,其中不乏海外华人的身影。在这批华人中,有两人最为出名,是首屈一指的权威。其中一位就是被杨星接收他大部分遗产的电脑大王王安,而另一为就是被誉为“超级计算机之父”的陈思琴。</p>

陈思琴在美国声名显赫,是超级计算机研发的元老级专家。1979年他进入当时处于超级计算机市场垄断地位的克雷公司,一呆二十年,甚至一度被内定为克雷公司下任总裁,具有丰富的超级计算机研发经验。</p>

但他对美国企业存在的针对外籍高管 “玻璃天花板”的失望和报效祖国的决心,让他最终选择星云电子伸来的橄榄枝回国创业,同时还带走了整支华人设计团队。在他协助下,国产超级计算机进展一日千里,在太极cpu诞生后不久,北极星cpu也走出实验室,应用在国产服务器上,反响热烈。最关键的在超级计算机上试运行的时间,也就提上了议事日程。</p>

“明”超级计算机的试运行标志着国家重大核心关键技术的又一突破,意义并不亚于当年的“两弹一星”,所以军方和政府都派出代表出席了它的揭幕式。</p>

“明”的主机设在深圳中科院南方超级计算机研究中心里,对外宣传是星斗研究院和中科院合作的结晶。中科院计算机所在天津、深圳两处分院里设立有南北两个超级计算中心,“明”的出现不会引起太大关注。在揭幕式上,作为星斗研究院特聘专家和中科院名誉院士的陈思琴,虽然一生中研发了无数款超级计算机,但对这款 “明”依然倍感自豪,毕竟这是完全由华人团队研发出来的成果,它标志着国内打破国外高科技***,向着世界it科技大国又迈进了一步。</p>

</p>

陈思琴的讲演激情澎湃,他当然有自豪的理由。新研发的“明”超级计算机,不但运行速度达到了国际水平,还采用了他刚申请专利,被认为代表未来超级计算机的发展方向的超级涡轮刀片计算机系统。这是他在克雷公司多年,接触了数以千台超级计算机后,受飞机发动机涡轮叶片启发得到的灵感。作为 “超级刀片计算机”设计理念全球最早开发者和专利权拥有者,有什么比看到自己的设想成为现实更激动呢?</p>

在场的专家们对此评价也极高,随着超级计算机运算速度不断增加,功耗和维修成本也大幅增加,成为制约超级计算机发展的主要因素。“超级刀片计算机”设计理念就是把一个服务器的功能全集成到一个刀片形状主板上,每个主板就是一***立运行的计算机,把无数刀片服务器插在机柜中不断扩大,利用每台服务器的涡轮降温系统来大大降低整台柜机的温度,还能在维修时只需取出有故障的刀片服务器换上新的即可,而不用拆开整个机柜维修,大大减少了维修难度。</p>

杨星深知这项技术不但成功应用在超级计算机上,还会在服务器领域大放光彩,成为极有前景的一项专利。所以他看着陈思琴的眼神就像是盯着一只会下金蛋的鹅,心想一定要保护好他和他的专利,这可是棵摇钱树啊!</p>

随着陈思琴按动按钮,“明”超级计算机正式启动,输入国际超级计算机协会公布的超级计算机运行速度测试程序,大家都焦急的等待着结果。现在超级计算机发展趋势是突破万亿次,97年美国山迪亚实验室里的英特尔asci red超级计算机首次打破了这个记录,采用的是英特尔为服务器设计的奔腾2xeon处理器,主频400赫兹左右。而北极星的主频超过500赫兹,又采用了最先进的刀片架构,所以大家都期待着中国超级计算机的万亿次纪录。</p>

一阵枯燥等待过后,大家屏息静气看着现场专家查看结果,经过在场多位专家联合评定后,陈思琴骄傲的宣布,“明的最高峰值运行速度刚刚突破了3万亿次,中国已经迈入研发出万亿次运算速度的超级计算机大国行列了!”</p>

他的话音一落,超级计算中心里顿时一片沸腾,掌声和泪水交织在一起,对这历史性的一刻,大家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回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