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资源之争(2 / 2)

星威资源当初上市时可是由杨星亲自兼任总裁的,尽管对这家公司一开始不少人都抱着怀疑的态度,认为只是杨星抛出来捞钱的一个幌子,但等杨星力排众议坚持让它上市后,这家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步骤从小到大成长起来,逐步打消了投资者和集团内部的质疑声。</p>

星威资源是开发新能源起家的,上市后接连在德国、瑞典等地收购了不少开发太阳能、风能、地热的小公司,在欧洲闯出了一定的名气,并借助欧洲以德国为首的国家相继出台大力发展环保无污染的新能源政策机会,获得了许多欧洲国家的政策优惠和环保补贴,接下了不少新能源设备的订单,虽然盈利不大,但毕竟保持了收支相抵。在这次“十方俱灭”的上市á中,借助先期的名气,它还让旗下几家公司得以在德国和北欧几国的股市成功上市。</p>

接着它又和日立公司合作,在得到了在国际节能领域都名列前茅的日立公司帮助下,大力开拓国内的电力节能市场。有杨星的关系做后盾,并迎合了国内民众正蓬勃兴起的环保理念,以及国家治理工业污染力度的不断加大。星威资源和国内不少大型火力发电厂、煤矿、化工厂等签署了一大批环保设备合同,现在依靠国内外两个市场,总算是站稳了脚跟,正在图谋跑的更快,寻求更大的发展。</p>

星威资源既然叫资源公司,对于国际大宗资源产品的兴趣当然很浓厚。毕竟全世界企业五百强中排名前十的有一半都是资源公司,美国石油巨头埃克森、英荷壳牌石油等都是超级巨头。星威资源现在主打的新能源虽然听得好听,但真正的利润并不高。而国际上公认只有取得类似石油、钢铁这样的大宗资源话语权,才能获得超额利润,在世界资源市场的玩家席上拥有一席之地。</p>

杨星前不久谈到的美国安然公司就是这样一个资源大玩家,安然凭借占据的世界天然气霸主地位,即使公司真实业绩早就一塌糊涂,被内部蛀虫掏空得千疮百孔,也依然能在外人面前摆出一副高盈利高增长大跨国公司的模样,依仗的就是人们对它垄断天然气jiā易的信心。</p>

现在星威资源在国内还在开发中原省的特大钼矿并同京城郑家合作开发稀土矿,就是想把手ā进矿产资源开发行业。但由于国内政策制约,星威资源想要获得如同力拓它们的规模只有扳倒国营的中石油、中石化才有希望。所以星威资源只能把目光转向国外,和中长集团合作开发澳大利亚丰富的煤铁资源就是个很好的尝试。</p>

这次和中长集团合作开发煤铁矿,星威资源集团上下极其重视,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鲤鱼跃龙én的机会,一旦跳过去,就会化鱼为龙,可以向必拓它们挑战。但没想到出师未捷,一开始就遇到了麻烦,只好求助于杨星来解决。</p>

杨星本人对于星威资源和中长集团的这次合作也很重视,他可是知道不出十年,国内钢产量就会连续突破六亿、七亿吨大关,随之而来的必然是满世界疯狂的需找铁矿资源,而这其中光澳大利亚一地就提供了全球铁矿石出产的三分之一,对于这块兵家必争之地,他们越早做准备,获得的收益也会越大,是绝对不可以拖延的。</p>

现任星威资源的老总是杨星从德国最大的化工集团巴斯夫公司高新延揽而来的,名叫冯?迪特里希?布莱曼,据说祖上还是德国贵族,但他本人已经是彻头彻尾的商人了。他在巴斯夫公司主要负责石油、天然气以及煤化工等方面的业务,在加盟星威资源前还曾担任过欧盟主管新能源和环保事务的官员,对于国际新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可以说相当有经验。</p>

而焦百翎经过这段时间打磨,王伊人和郭樱一致认为可以放她出来独当一面。现在中星国际在欧洲的分部已经度过了磨合期,有郭樱等人主持大局已经问题不大,只需要等待合适时机,遴选一名高手主持大局即可。而杨星内心也觉得焦百翎聪明冷静,有大将之风,可以**承担重大项目了。所以借助开发澳大利亚的名义,杨星调她过来想重点栽培她。</p>

杨星和自己的部下寒暄一阵后,布莱曼走上来凑近他,有些不快的说道:“我们最好有心理准备,局面不太乐观,西澳政fu现在受到力拓和必和必拓的很大压力,说是政fu出让给我们皮尔巴拉地区那处矿场在地域划分上和他们的矿区界限有纠纷,要求西澳政fu暂缓我们的开矿计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