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民间资本的力量(2 / 2)

98年后,仅在江浙一地就涌现出了一大批炼钢厂、造船厂,报批的项目之多和投资额度之大简直让发改委负责审批的官员都叹为观止,算是彻底领教了江浙的富庶。。</p>

荣家发迹于浙江温州,这里一向是国内民企改革的先锋,温州商人的眼光更是犀利,是国内最早把生意做到全世界的商人。荣明友的中长集团的主要业务小商品批发和国际贸易。温州民企众多,民间资本的实力也异常雄厚,许多赚够了钱的温州商人已经懂得利用手中游资四处需找赚钱机会,实在不行干脆炒做各种题材来获利了。</p>

杨星可是清楚记得温州“炒房团”、“炒菜团”的本事,他们抱团后释放出的巨量资金甚至能影响国家的产业政策,绝对是股不可小觑的金融力量了。而且温州等地的浙商因为草根资本的缘故,很难得到国资银行的信贷,因此民间借贷四起,这有时候和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非法集资只有一线之隔,荣明友明知道杨星说的是,但任难免心中忐忑。</p>

杨星看出荣明友的担心,继续帮他解压:“荣老你是担心你同乡的钱不好拿吧,我知道你担心政策变化,国家现在对于金融向民间资本开放的争论是很大,认为不能任由民间资本无序开展,争论的只是管理力度的大小。不过我们幸运的是,中长集团背后有长生银行,星威资源则有星富银行,我早想打进江浙一带,这次就是一个很好的契机。”</p>

“我看我们有必要把我们和澳大利亚政fu的协议好好包装一下,以我们两家银行为平台,正式宣布合作两家的长期合作。并且会采用扩股增资,换股、以及发行企业债券等手段,光明正大的运作这个项目,让所有人都看清楚,只要我们在国内外的合作项目平稳启动,只要稍有商业头脑,就不会看不出和我们合作的好处,到时想要加入我们,可就需要付一笔进场费了。”</p>

听到这里荣明友长舒了口气,杨星说的很有道理,他刚才的确太瞻前顾后了。他们在澳大利亚用阳谋堂堂正正的击败了两拓,怎么回到国内还畏首畏尾呢?还是以前经营时低调惯了造成的心里劣势的影响。杨星说的对,就凭他手里这份和澳大利亚政fu签署的合作协议以及要在国内兴建港口的计划,中长集团理直气壮的在国内资本市场上运作一番,吸纳民间资本,应该不会引起多大反弹。</p>

荣明友他们签署的购铁矿石协议,计划每年达到千万吨的产量,但比起国内钢铁产量连年翻番来说仍远远不够。现在国内房地产正蓬勃兴起,光建筑用钢材需求就是个无底黑dong,不少老板都摩拳擦掌准备想上马钢铁项目。而他们提出要在港口建设的钢铁厂,报备资料就达到了2000万吨,而此时国内超过1000万吨钢产量的只有宝钢和唐钢两家,把这个钢铁厂和澳大利亚的铁矿联系起来,足以吸引股市中许多人的眼球了。</p>

这也是荣明友坚持一直拉中星国际一起合作的原因,他除了看上了中星国际的实力外,也打着大树底下好乘凉的主意。等这个消息传回国内,不管中长集团以前如何保持低调,现在都会被放在聚光灯下仔细审查。国内对民营资本的口碑又一向偏负面,拉上中星国际这个香港大跨国公司当挡箭牌,中长集团所受压力就会小上许多。</p>

而杨星提出让长生银行和星富银行合作进行资本运作的主意无疑更妙,长生银行在国内有基础,而星富银行则有丰富的海外金融经验,之前杨星还建议荣明友借这次在澳大利亚布局的机会,逐渐转移部分中长公司的核心业务到海外。这样束缚较小,而且海外资金更充足,只要有稳定的投资收益,中长集团一样能赢得海外投资者的青睐,发展的空间也会更大。</p>

荣明友的思路被杨星打开后,终于明白了只要有好的项目在手,以及能很好的描绘出一个光明的盈利前景,哪里用的着自己出钱,自然有大把投资者挤破头主动给你钱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