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四章 国际旅游岛(2 / 2)

但现在回过头来看,海南建省后,虽然有10万热血青年跨越琼州海峡“赶海”的火红岁月,有gdp年增长40的“跨越式发展”。但也有1985年被官方定xing为倒卖汽车物资的“海南汽车走si大案”,有1989年因为土地使用权出让引发的“洋浦风bo”,更有上世纪90年代初的房地产“泡沫经济”和接踵而至的金融信用危机。让海南成为烂尾楼集中展示区,也让房地产业一谈起海南就谈虎sè变。</p>

海南的现实环境实在太差,经济总量很小,基础薄弱,省内上规模企业寥寥无几,关键是人口太少,只有区区几百万,客观条件严重束缚了海南发展。并且在海南的改革探索之路上,曾犯下了几次大的错误,导致海南特区的发展远远没有达到当初中央领导的初衷,使得海南gdp增速在国内只排得到中下游水平,失去风光的海南泯然众人矣了。</p>

海南在改革中因为一系列的教训而导致改革步伐大为延缓,并导致海南上层一直对于海南发展前景犹豫不决。表现在外就形成了在发展方向上的诸多争论,而且在很长时间里都没形成定论。</p>

有人主张海南应该搞贸易突破,有人则坚持无工不富,有人认为应该优先发展重化工业,有的认为旅游先行,甚至还有少部分人坚持认为,海南应该“吃小灶”,只要国家网开一面,允许在海南设立赌场和***,海南很快就能赶上东南亚国家和台湾地区。但长时间争论没有结果,严重耽误了海南的发展,失去了很多机会。</p>

而从1993年起,由于国家改革开放的重心已经转移到上海,海南发展进入了低á,gdp的增长落到了4~6之间,在全国排名倒数第二,甚至有人提出海南应该回归广东。乌兰其告诉了杨星一组数据,一是“九五”时期全国吸引外资金额增长80,而同期海南仅仅增长了百分之2.2,相差近40倍。另外建省头几年,海南外来投资企业8400家,到“九五”后期,大概只剩下900余家,大部分外来投资企业都走了。</p>

回头一看,中央定下的三步走目标,连第一个目标海南都没达成,海南和全国的发展水平都还有差距。面对这种局面,海南上下深感压力山大,因此对于杨星投资建设洋浦港和提出的“国际旅游岛”的计划才会如此重视。</p>

看完报告后杨星想了半天才开口:“海南是一个孤悬海外的岛屿,和大陆的物流与人流联系皆不畅通,建设类似于香港那样的自由贸易区或特别关税区本来是最有潜力的一条路子。海南的地理位置决定了海南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它的开放程度。不过可惜时运不济,我听说89年和92年海南两次向中央国务院正式请求建立特别关税区,但一次遇到了89年那场大风bo,后来又因为洋浦港的事情闹得沸沸扬扬,所以关税区一直拖着没办是吧?”</p>

乌兰其深有同感的叹息,“的确,有时候改革机遇很重要,我们要是早几年或晚几年提出建立自贸区,都不会遇到那么大阻力,现在想想都只能说天不助我啊”</p>

“不过这回要是能建成国际旅游岛,省里借助当初中央同意在岛内实行货币自由兑换这条,推动实行‘离岛免税政策’,你看不就是相当于成了一个特殊关税区吗?”杨星笑着回答。</p>

那份报告里对于建设国际旅游岛提出了六大战略定位,即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世界一流的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国际经济合作和文化jiā流的重要平台、南海资源开发和服务基地、国家热带现代农业基地。</p>

而关于创建中国旅游业改革创新的试验区这条上,报告里提出可以在海南当地推行“离岛免税政策”,意味着在海南全境实行特殊关税,难怪杨星提醒乌兰其这其实是暗度陈仓。</p>

所谓“离岛免税政策”,是指一些旅游景区为满足国内外游客旅游采购的需要而制定的一项国家免征购物关税的政策。在亚洲,韩国的济州岛和日本的冲绳都制定了类似政策,两者都是远离本土的岛屿,加上海南,都称为“离岛”。海南想要建设国际旅游岛,实行“离岛免税政策”必不可少,杨星趁机想在里面加点作料,来个瞒天过海。</p>

又是假期,我内心纠结,看能不能不断更,一个月最后几天,如果能多投两张月票,我豁出去加紧码字完成这个承诺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