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六章 碳纤维(2 / 2)

20世纪40年代,因航空工业的需要,发展出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俗称玻璃钢),从此出现了复合材料这一名称。50年代以后,陆续发展了碳纤维、石墨纤维和硼纤维等高强度和高模量纤维。70年代出现了芳纶纤维和碳化硅纤维。这些高强度、高模量纤维能与合成树脂、碳、石墨、陶瓷、橡胶等非金属基体或铝、镁、钛等金属基体复合,构成各具特色的复合材料。</p>

复合材料中以纤维增强材料应用最广、用量最大。其特点是比重小、比强度和比模量大。例如碳纤维与环氧树脂复合的材料,其比强度和比模量均比钢和铝合金大数倍,还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减摩耐磨、自润滑、耐热、耐疲劳、耐蠕变、消声、电绝缘等性能。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p>

而在复合材料中,无疑碳纤维作为航天工业的革命性材料最广为人知。美国最新型五代战斗机猛禽的复合材料使用突破了50%,大部分采用都是碳纤维部件。碳纤维是日本东丽公司于七十年代研发成功,东丽凭借这种革命性的材料使得自己从几十人的小企业一跃成为世界化纤巨头,登上了世界第一碳纤维生产厂的宝座,其化工制品运用到从录音机和录相机的磁带、人造革、鞋类、箱包、家具、服装……上面,东已发展成为世界屈指可数的大化工企业。</p>

碳纤维是军民两用新材料,现在广泛应用于建筑,化工,工业,航天以及超级跑车领域,属于技术密集型和政治敏感的关键材料。以前以美国为首的巴黎统筹委员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禁运封锁。巴统会解散后,禁运封锁阴影仍长期笼罩在中国上空,先进的碳纤维技术依然无法引进,特别是高性能基原丝技术,即使中国进入wto,形势也没发生大变化。</p>

目前世界碳纤维产量主要控制在日本东丽、三菱人造丝、美国hexcel、zoltek和德国sgl集团,韩国泰光产业以及中台塑集团等少数几家企业手里,他们掌握了碳纤维生产核心技术,能够规模化大生产。国内虽然也研发有自己的碳纤维技术,但进展缓慢,外购口子很大,碳纤维前不久才被列为国家化纤行业重点扶持新产品,是国内新材料行业研发的热点,但是国内厂家缺乏关键技术,产量和质量一直上不去。</p>

</p>

而星美时尚就提出学习日本东丽的成功经验,要进军复合材料特别是纤维类材料的市场。除了碳纤维外,作为另一种复合材料,芳纶纤维是当今软性防弹材料的主力,美俄等国都在上面颇有建树。日本东丽的“entrant”微多孔防水透气面料是防水透气材料的尖端产品,在滑雪衣、帐篷等野外活动中大放光彩。同时该公司在纺织面料上推出的仿毛、仿真丝等高级面料广泛使用于欧美的高级成衣。</p>

星美时尚此时宣布为了提高旗下产品面料,倒也顺理成章。其实星美时早就开始这方面的研发,杨星当初向汪云起介绍武术申奥中用到的剪切增稠液防护服就是来自星美时尚的作品,而这次展会上,许多高大男模身着星美时尚提供的军服和防弹背心,驾驶采用碳纤维材料做成外壳的越野车在会场外呼啸而过,相信没人以为这只是星美时尚的宣传嘘头,让星美的脂粉气女性化印象有了极大转变。</p>

葛自然的出现标志着星美时尚从家华向着化工巨头的重大转变,这正是杨星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国内军方一直对复合材料技术落后耿耿于怀,但是以前苦于被巴统会封锁。从苏联密档里也看得出西方对这种技术的保密程度,苏联人也只能是在芳纶纤维等材料上有一些建树,杨星就考虑用自己企业民间采购技术的方式来曲线救国。</p>

但是日美韩等国对此防范很严,杨星几次试探都无果而终。直到听说台塑集团拥有碳纤维核心技术,杨星就动了心思,但台湾现在的政治气候对中星集团很不利,星威资源和星辰制造的目标太明显,最后他还是利用星美时尚开发新纺织面料的名义作为掩饰,在付出了高额补偿金后从台塑集团挖走了葛自然和他的研发团队,经过几年偷偷努力,才在今年世界大会上偶露峥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