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五章 沉底鱼(2 / 2)

杨星看这样的场面已经算是军方高层聚集,很给了阿里克塞面子,他看见杨星到来,也不起身迎接,而是眨了眨眼就算打了招呼。杨星内心心虚,估计这老狐狸也早知道自己两个女儿和他的关系不清楚,之前装糊涂,现在只能把女儿托付给他,内心不舒服,装作看不见杨星,而是继续刚才的话题,谈起了正事。</p>

阿里克塞这段时间休养,先把他记忆中没有加入苏联密档的资料写下来整理成册,这次就正式移交给了楚九问,这其中涉及到苏联许多政治机密,对于如今渐渐走上和美国竞争的中国大有参照意义。然后就是重头戏,他将一份苏联潜伏在欧美等国的“沉底鱼”的资料,郑重的交给了邢行楷。</p>

“沉底鱼”的说法是国际情报界公认的冷战时,苏联为首的华约国家在间谍上的一大发明。相比拥有技术优势的北约国家,华约国家唯一能扳回局面的就是依靠高素质的人力间谍。为此苏联在境内设立了许多外观上完全模仿欧美城镇环境的训练中心,并派遣懂得当地语言和熟悉人文背景的教官对间谍加以培训,学员毕业后被大量投放到和他们培训环境一致的国家里去执行长期任务。</p>

其中除了部分执行短期任务的间谍外,大部分间谍并没有交代具体任务,只需要他们长期潜伏,尽量融入当地的生活,而只到某一天,总部需要从事某项紧急命令时,才会唤醒的他们。所以西方形象的称其为“沉底鱼”,在冷战最高峰时,根据西方情报界估计,有高达数万人一直过着这种“两面人”的生活,隐藏在西方普通大众之中,非常危险。</p>

克格勃和西方情报机构勾心斗角几十年,“沉底鱼”的派遣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即使是苏联继承人的俄罗斯也依旧沿袭这个传统,当今俄罗斯总统普京就曾在东德做过间谍。杨星还记得前世里美国就曾爆出一口气捉拿十几名“沉底鱼”的大新闻。</p>

因此阿里克塞交出的这份名单对于国内情报机构有多大意义可想而知,即使其中许多人长时期没和组织联系不愿继续工作。但只要其中有1%的人能够再被激活,那就是一笔不可多得的情报财富。要知道当初杨星实行“猎鲨”计划,为了嫁祸给美国的全球监听系统“梯队”,就是靠潜伏在美军军事基地的一名“沉底鱼”提供的帮助。</p>

即使是邢行楷和楚九问这样长期执行情报工作,喜怒不形于色的间谍头子看到阿里克塞这份临终礼物也不由动容,国内不是没培养自己的“沉底鱼”,但华人的黄皮肤很难打入西方国家白人为主的政治圈,而阿里克塞的“沉底鱼”基本以白人为主,只要能接手,即使不用作间谍,利用他们的关系在当地培养新间谍也是事半功倍,为了表示感激,他们庄重的代表国家向阿里克塞敬礼致谢。</p>

略显沉重的资料交接完毕后,阿里克塞拉开话匣子,继续谈起他对国防军事工业的看法和建议。他谈到在协助研究的国产大飞机时,就在飞机关键设备涡扇发动机上遇到了不小的困难。他解释这个问题不光我们遇到过,苏联也遇到过,为此只有通过增加材料厚度,设计出许多异形的楔榫、卡榫来规避材料缺陷。和美、法等国的航空发动机相比有一定差距,只能基本满足要求,这也是苏联航空器技战术水平不低,但样子傻大黑粗的缘故。</p>

、阿里克塞认为这不是长久之计,他主张中国必须在基础材料和精密机械加工领域下大力气,追赶世界潮流才是正途,现在中国已基本具备同美、俄、英、法四国相当的发动机研制水平,只要加大投入和给与耐心,成为第五个**研制出新型航空发动机国家指日可待。这比吹嘘自己电子技术实力的近邻日韩强多了,毕竟真打起仗来,芯片也要依靠机械才能发挥作用,丧失信息化能力的军队可能会打败仗,但不拥有核心机械化装备的国家却一定会输,就像这两国始终被美国牢牢握在手心里一样。</p>

对此楚天阔也深表同感,国内为此专门推出了“核高基”计划,就是为了解决关键难题,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类似单晶涡轮叶片、粉末冶金涡轮盘、树脂基复合材料外涵机匣、陶瓷基复合材料喷管调节片和余度式全权数字式电子控制系统等技术已取得了很大进展,现在国产仿苏—27的歼—11和自研的歼—10战机已经大面积换装国产发动机,性能超越了俄罗斯原产发动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