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三网融合(2 / 2)

三网融合最早可以从94年联通成立就看出萌芽,当时的电子部联合铁道部、电力部以及广电部成立了中国联通,被赋予打破“老中国电信”垄断地位的重任,但国内这些年改革的难关就在于打破地域和部门既得利益群体的市场垄断地位,联通的确给“老电信”一些压力,但还远远做不到和它公平竞争的地步,直到“老电信”被分拆,其固话、移动通信和网络服务等业务才真正**出来,但由于行业条框分割和既得利益集团不肯放手自己利益等缘故,联通不但没能树立起自己市场竞争者的一面,还、逐渐融入了利益集团中,国内的电信、电视、互联网依旧各自为战。</p>

2001年3月新一届政府的在国家十五规划里明确了“三网融合”的概念,可是广电、电信和移动运营商仍然无动于衷,由于规划里只是谈设想,缺乏实质内容和方案,没有强制力,所以一直拖到现在也仅停留在口头阶段。而此时杨星利用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的名义旧话重提,让与会政府官员颇为尴尬,但这次会议可是文仁贵总理百忙中亲自来主持的,各部委头脑虽然腹内都有小九九,也不好明确站出来反对,只能任杨星讲下去。</p>

杨星指出,建设下一代互联网离不开运营商和内容服务商双方的努力,但运营商提出上ipv6需要大量投资,而目前却没有内容,用户没有需求,这样的投资岂不是白白浪费?而内容商则提出目前ipv6的网络接入点太少,只有很少一些试点地区和教育科研网的用户使用,他们需要主流运营商能够提供大范围的ipv6接入,否则迁移业务的巨大代价就有些无的放矢,他们才能放手将ipv4协议的内容转换为ipv6的。</p>

于是这就陷入了一个“先有鸡再有蛋”的悖论圈子,没有运营商网络的大规模接入,没有足够多的用户,互联网网站表示不会冒险去做“带头大哥”,而运营商却希望内容先行,好给他们改造网路提供支持。要想打破这个怪圈,必须由一个强有力的协调者出面,目前来看,只有政府能担此重任。</p>

“ipv6作为下一代互联网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发展下一代互联网的重要抓手和切入点。我们必须与国际同步过渡,这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现在美国那边已经提出2010年前正式迁移到ipv6,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升级为100g的高速传输也正在实验当中,我们没多少时间等待了。”杨星加重语气警告。</p>

他提出无论是建设下一代互联网还是三网融合,因为涉及到行业和商业利益,单纯指望企业是不行的,他以美国推动三网融合为例,指出1970年至1990年间,为保护新生的有线电视业,避免处于垄断地位电信公司采用不公平竞争手段排挤有线电视公司,联邦电信委员会禁止电信公司混业经营有线电视业务。这一点和现在广电部提出种种理由不允许互联网服务商提供视点播很类似。</p>

但到了90年代初,联邦电信委员会认为有线电视业经过整合后已发展壮大,允许电信公司进入视频节目服务市场,以促进视频节目多样的时机成熟,因而建议废除混业经营的禁令。1996年美国国会颁布《1996年电信法》,规定有线电视运营商及其附属机构从事电信服务,不必再申请获取特许权;同样电信企业也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有线电视系统以及开放的视频系统提供广播电视服务,二者相互融合开始。</p>

这一法律彻底打破了美国信息产业混业经营的限制,增强了基础电信领域内的竞争,允许长话、市话、广播、有线电视、影视服务等业务互相渗透,也允许各类电信运营者互相参股,创造自由竞争的法律环境。由此整个信息产业获得了前所未有高速发展,一大批传统影视业者纷纷和网络新贵联手,最出名的就是美国在线和时代华纳的合并,美国传统意义上的影视娱乐公司走向没落,例如米高梅,而同时拥有电视、电信和互联网的大信息产业集团纷纷成为互联网服务的中坚力量,即使经受了互联网泡沫破灭的打击,这个趋势依然在加快。</p>

再次感谢小加里森、血浪孤帆提供的月票,新一年即将到来,预祝大家身体健康、新年快乐,我的文章不会进宫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