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八章 光纤到户(2 / 2)

当代科学研究早已不是躲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国际协作和国际分工已成为大型科研项目的必由之路,正在建设当中的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就准备配备传输速度高达100g的超高速网络,因为lhc运行一年所产生的数据需要5600万张光盘来存储,这些光盘摞起来的高度约合6.4万米。因此需要建立足够强大的互联网,将海量数据快速传输至世界各地的研究中心,实现在线存储。</p>

现在一般称多达1gb(1g=1000m)以上带宽的光纤网络为超高速网络,作为追赶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国内科研人员想迎头赶上,自然在网络建设上不能落后于人,国内为此补贴以科研教育为主的科研教育网名正言顺。</p>

除了政府出面以教育科研网做实验平台前拉外,互联网能获得成功,可不仅仅因为是当时美**方牵头,各大院校通力合作就做到的,关键是能够提供让普通人也能轻松获得,几乎囊括了人类历史上所有知识和娱乐信息的内容,互联网上各种新奇应用才是刺激用户升级和购买各种稀奇古怪外设的最大原因。</p>

不管是adsl还是“光纤到户”,就像是公路,而各种应用(上网、视频、高清)就像公路上跑着的车,到底这条公路需要多宽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星动网络的专家提出一个类似“有效利用率”的概念来,如果当前2mbps带宽和10mbps带宽在90%的应用中的表现是没有分别的,且剩余的10%又不是时间敏感型应用,那这条路“修”2m就足够了,开放10m其实是种浪费。</p>

想要三网融合,“光纤到户”是起码条件,杨星建议应该学习国外经验,国家对“光纤到户”进行政策上的鼓励和支持,并开放影视(高清)内容的播放权,开放更多的用户驻地网运营牌照,以分担“光纤到户”的建设成本和风险,另外运营商要与设备厂商结成产业联盟,共同推动“光纤到户”市场。</p>

杨星这个建议很让广电系统的企业和官员尴尬,三网融合一直争吵不休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广电系统对影视内容的把持,认为这是动了他们的奶酪,现在杨星这样说不是打算全盘端走吗?但随即杨星又提出让广电系统主持推动iptv,这个建议又让他们实在心动。</p>

iptv(网络电视)最早是由电信运营商提出的,初衷是考虑到有计算机的人少而有电视机的人多。iptv实际上是采用专用的机顶盒,内部有专门的芯片可以上网,连接电视机后就可直接浏览互联网的内容,而不需要通过计算机。iptv既具备常规电视所有功能,还兼有点播和时移电视等功能,此外通过互联网还能点播网络节目,内容大大超过了传统的有线电视,为此产生了电信运营商和广播运营商的利益冲突。</p>

尽管在广电部的一再抗议下,国务院后来公布限制发放牌照等政策以保护广播运营商,但三网融合的大势不可阻挡,实际上许多地方广播运营商已开始改造其广播网为数字双向,具备了发展iptv的功能,也算是试探性迈出了三网融合的一小步。</p>

中星集团其实在这方面已经走在了前面,在硬件方面,杨星一直倡导的“智慧时代”已经开花结果,从“智能家居”扩展到了“智能城市”,去年“s风暴”里列出的各种“s”字头的手机、电视、冰箱、客厅电脑等,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能上网,并通过星计算在网络远程上实现后台操作和服务升级,满足客户提出的各式各样要求。</p>

软件方面星动网络和黑洞软件提供的诸多应用和游戏程序,让越来越多用户被牢牢黏在网络上,调查发现许多购买了sphone的用户平均每天用其上网时间已经接近吃饭睡觉时间,个体成为网络节点的科幻想法正变为现实,而用户网络点歌、观看节目、视频通话等消耗的网络带宽和流量,使得3g都捉襟见肘,现在各大电信企业已开始考虑上马下一代4g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