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一章 美国军备供应商(2 / 2)

原来美国最保守的右翼团体美**队就长期视解放军是继承苏联红军的最大对手倍加防范,90年代后期中美两军因台湾问题一度剑拔弩张,小布什上台后更是爆发了中美飞机相撞等重大冲突,差点兵戎相见,要不是突如其来的“911”事件让美国战略重心一下转移到反恐战争上来,只怕两个大国间隔着太平洋也无法浇灭冲突之火。</p>

这种情况下美军居然会选择中星集团这样带有浓厚中资背景的公司作为采购对象,的确让他们感到意外,还是杨星详细解释,他们才明白其中的原委。因为美国建国之后秉持着自有资本主义原则,美**队武器采购一直没有设立类似苏联那样的国营兵工厂,而是采取向私人武器公司竞标的方式购买。</p>

在历史上美国曾经是长期的绝对孤立主义者,什么武器都要自己搞,以致于一战时,美军到欧洲大陆参战时才发现许多武器装备落后于英法联军。而美国在二战时左右逢源,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大发军火财,二战后更成为“民主国家的兵工厂”,一直强化军工产品开发能力,通过不断的军事订货使整个产业链得到发展。很快就让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等为首的军火商实力跃居全球前几名,把世界其他对手远远甩在了后面。</p>

但随着冷战愈演愈烈,美国与苏联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各种新武器的造价水涨船高。二战后,美国又相继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特别是后者,使美**费开支达到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步。1辆美国1957年产m41轻型坦克出厂价为8.5万美元,而到了1964年美军为参加越南战争而大批量采购时,这种坦克单价已涨到18.9万美元,而同样性能的坦克当时在联邦德国和日本生产则低廉得多,这直接导致了美国国力衰退,被迫放弃“金本位”制。</p>

这对美**工业也产生了致命影响,军方不再是各公司有求必应的“圣诞老人”,大量有重大技术风险的武器研制项目纷纷夭折,由此造成的损失也只能由研发公司自己去“擦屁股”。美**方逐渐认识到,在军事技术方面追求面面俱到的绝对优势是不必要的,简直是一种浪费。</p>

于是美军开始向盟友采购轻武器、电子零件、运输机等非关键性的武器装备,最出名的例子就是海湾战争中,美国使用的让人耳目一新的精确制导武器中,从巡航导弹到gps接收机,核心电子芯片大多数是日本制造。日本有个著名的狂人石原慎太郎在他的名著《日本可以说不》里就狂妄炫耀,“如果日本将自己掌握的技术卖给苏联,那么整个世界的力量对比将发生巨大变化。”</p>

当然这只是他的狂言,日本政府心里清楚,所有美军精密武器的核心技术仍由美国公司控制,之所以买日本芯片无非是看中了其价廉物美,即使日本采取不合作态度,技术制高点也不会丢失,不过这个口子一打开,美军国外采购的数量和金额就节节上升。</p>

随着全球化加速,制造业国际大分工趋势使得很难区分武器部件那样是盟友生产,哪些是敌对国家生产,美军军方采购单位对此也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实际上,这几年由于中国制造在海外攻城略地,采购便宜的中国货成了现在深陷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泥潭,军费颇为捉襟见肘的美军后勤部门一个很好削减成本的办法。</p>

中星集团拥有强大的电子、机械生产技术,其产品在北美市场深受欢迎,不少美国士兵通过民用渠道购买了不少中星产品上战场,反馈回的感觉很不错,强烈要求美军为士兵配发类似装备,美军高层不能视而不见。更何况美军和中星集团早就有过广泛合作,杨星当初收购铱星卫星通话公司时,就和美军达成了价值几千万,为其提供全球卫星手机服务的合同,后来中星还涉足安全保卫行业,生产了众多实用后勤支援设备,不少也落入美军的法眼。</p>

最近在伊拉克战场,美军被路边炸弹等简易爆炸物(ied)搞得不胜其扰,只好大批购买专门设计的防地雷反伏击车(mrap),而在这方面早早布局的杨星让林佳娜搞得那家南非军火公司就掌握了大量专利和生产能力,美国五角大楼经过审慎评估后,觉得与其零敲碎打的一笔笔从中星集团采购,不如将它作为角大楼专门军备供应商,实现长期合作。.r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