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2 / 2)

唐风 淡墨青衫 0 字 2021-07-29

“此人你想必问过别人,他们怎么说?”</p>

“嘿嘿,知远自然是大力推举此人。说他风骨硬挺,见识超卓,在整个川西都极有影响。我在长安时,都曾听说过此人的声名。”</p>

九妹见他脸上似笑非笑,显然是早就成竹在胸,虽然她一向注意与李忱的距离,却也忍不住噗嗤一笑,向他道:“殿下早就有了成算,又何苦来盘问我这小女子呢?”</p>

李忱见她笑的花枝乱颤,肩头的绫罗轻轻滑落,露出腻白的肌肤,他一时看的呆了,竟没有回话九妹的话,双眼灼灼,直顾盯着九妹发呆。</p>

“殿下!”</p>

吃九妹一喝,李忱顿时清醒,老脸微红,低头咳了一声,方又向九妹道:“韩旷不能为我所用,丁柔安我却不能用。此人太过出名,乃是寒门中最受敬重的大人物。朝中世家,对他很是忌惮,我若是用了他,得罪的人可不在少数。不若将他推举给朝廷,一来使朝野寒门对我归心,二来也将这热炭团推给别人,省得我左右为难。只可惜绵竹等地的士人虽多,现下却不能收用。不过,这到也是不是当务之急,还是要立威于汉州,使人敬服。如此这般,才能使收拢到人才。”</p>

他拉拉杂杂,说了一大通话,不过是为了遮掩适才的失态。</p>

却听九妹答道:“殿下,此事殿下不提,我亦要与殿下说明。”</p>

李忱大觉意外,抬头看她,见她面色沉重,显然是有极重要的事向自己陈说,他茫然点头,向九妹道:“九妹,你我二人还需要隐瞒什么不成,有话你直说便是。”</p>

“殿下,其实你在长安韬光养晦多年,现下虽然有心转变,其实多年的习性很难骤然更改,除了在咱们面前,你都很难有立刻决断的反应。韩旷是多年老吏,如何看不出殿下一心要拉拢?还有那绵竹县令,殿下以言语试他,他竟然不敢有所反应,这是为何?难道他们是傻子,看不出来殿下你一心要振做,做一番事业出来么?殿下初入汉州,官员佐吏竟然敢如此怠慢,一则是背后有人撑腰,二来还不是看殿下软弱,竟然不能立刻处置长史司马,是以各人都有了轻慢之心。殿下自以为是隐忍不发,待寻着他们把柄,然后加以处置。其实如此的手法,还是因为殿下在长安憋闷多年,一遇事情,便决意先行退让。殿下以亲王之尊,手握大权,却对佐吏如此退让,就是明明心中别的盘算,其实并无必要。”</p>

她说到此处,李忱已经听的发呆。他原本以为自己处置汉州官吏的手法很是老练,怎料在九妹口中,却是一无是处。</p>

他虽是遭受打击,九妹却仍是不肯放过,又向他道:“愿殿下日后行事,不但要忍,还需有雷霆手段,如若不然,到头来辛苦多年,不过能成为一州之吏罢了。”</p>

李忱很是不悦,向她道:“成了,不要太过咄咄逼人。”</p>

九妹霍然起身,指着李忱鼻子向他道:“当日在五王院,那个挟弓带箭,一心要去救母妃的十三皇子呢?”</p>

李忱只觉胸口怒气再难遏制,亦是勃然起身,向她怒视。九妹却毫不相让,双目圆睁,与他对视。</p>

片刻之后,他终于点头微笑,向九妹道:“若不是你,我几乎难以振作。装孙子装的太久,差点儿忘了自己不是孙子!”</p>

抛下这句让九妹很是诧异的后世俗语,李忱飘然下榻,大步踏出房门,向正在庭院中习武嬉闹的王府都将们道:“来人!点起全部兵马,将汉州长史、司马,官员佐吏,并所有的豪门大户,全数带到刺史衙门来!”</p>

众将虽然不知道他是何用意,却眼见李忱意气勃发,昂首挺胸立于阶上,见各人抬眼看来,李忱立刻用不容质疑的语调又令道:“还不快去?”</p>

“是,末将等遵令!”</p>

受到严命的王府都将立刻束甲在身,骑马各带着属下狂冲而出,分头行事。</p>

李忱咪眼侧耳,命人端着坐椅,放在堂前,自己端坐于上,听着不远处雷鸣般的马啼声响,心中只觉振奋异常。</p>

无论如何,意在天下的光王,终于在这一天,拔刀出鞘!(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