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小曲好唱口难开(2 / 2)

驸马传 短头发 0 字 2021-07-29

司马光看了王安石写在诗抄上的文字,赞叹道:“果然英雄出少年,小兄弟高姓?上下如何?”</p>

“我叫李二。”</p>

“李二?李公子的大名总是要天下皆知的,莫说这过耳不忘的本事,就是能够为东坡居士修改文章这一点,足够你傲世天下读书人了。”</p>

修改?哪里修改过苏东坡的文章了?</p>

李二正纳闷儿,上首的王安石道:“苏家兄弟的念奴娇气势是足了,不过起承未免生硬,转和也有些滞怠。李公子加上“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这句,刚好连接下面的词句,真是神来之笔,画睛之句。”</p>

此时此刻,李二汗流浃背。</p>

原来苏轼所作的那念奴娇还是个半成品,原诗中还没有“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这句。自己只不过按照记忆中的语句背诵了下来而已,如今反而成了为苏轼修改了。</p>

古时,那些学子们最忌讳别人修改自己的文章,只有自己的宗师长辈才有这个资格。尤其是那些有了名气的才子,更是把别人对自己文字的改动看成是莫大的侮辱。</p>

初时苏轼就听出李二把念奴娇做了改动,几乎要暴跳起来,不过仔细一想“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豪杰”那两句还真的是贴切,越想越有味道,和原诗浑然天成,仿佛本就是这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p>

王安石和苏轼都是“唐宋八大家”里有排名的,文学上的造诣那是不必多言,二人都是识货的行家,立刻意识到是遇到高手了。</p>

所以司马光看了李二填上去的那两句,大赞小小的阳谷县“卧虎藏龙”。</p>

苏轼亲自把盏,为李二斟了酒:“李公子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才学,假以时日,前途不可限量。”</p>

李二哪里知道应该如何作答,嘿嘿傻笑这接过盅儿饮了。</p>

那时的酒都是用浸泡压榨之法酿造,酒精度极低,和现在的啤酒差不多,用那么小的盅儿饮一天也不过是多跑几回茅房而已。</p>

王安石道:“果是小才子,李公子多大的年纪?”</p>

“我属猪,十六。”</p>

旁边的春娘接了苏轼手中壶,为众人把盏,水葱也似的白腻手指看的李边眼睛有些晕。</p>

“李公子比奴还小的三岁,却有这般的才学,府上一定是书香门第,怎的来这里做摊煎饼的小厮?”春娘语音软腻动人,听的李二骨头也轻了几两。</p>

李二嘴里还塞满着油炸的“佛手通脊”,又夹了一块“九转肥肠”,伸直了脖子咽下去:“我可不是摊煎饼的……”</p>

“我说嘛,摊煎饼的怎能有这般的本事。”司马光说道。</p>

“我家也不是什么书香门第,家里是杀猪的,我来这里是来送肉来。”说着李二把那“九转肥肠”给众人看了:“你们看,这大肠就是我娘昨日里杀了猪送过来的。”</p>

众人无不愕然,春娘也是一怔:“李公子说笑了,便是打死了奴也不信府上是屠户。”</p>

“我瞒你做甚?我家就是杀猪的。”虽然这些人看不起劳动人民,李二却不认为杀猪是丢脸面的事情,反而是辛劳的母亲也比那些整日里吟诗作对的家伙要强的多。</p>

王安石却不似苏轼那样惊愕,拿起那煎饼道:“英雄不问出处,生年总有尽时,豪杰莫老床榻,仗义每多屠狗之辈。市井之中果也有雅量高至之人,李公子做的煎饼就是与众不同,端的是好手艺,”</p>

“这煎饼不是这般吃法的。”李二说道。</p>

“那怎么个吃法?”(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