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章 低温材料(2 / 2)

材料帝国 齐橙 0 字 2020-07-31

乙烯属于基础化工产品,许多高分子材料都需要使用乙烯作为原料。秦海以乙烯为突破口,涉足基础化工领域,是早已确定下来的一个方针。早在一年前,他就委托华清大学化工系和国家化工设计院联合开展8o万吨乙烯设备的设计工作,至今已经有一年时间了。

在接受秦海的委托之前,化工设计院曾经进行过3o万吨乙烯设备的设计,具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原理设计的工作进展十分顺利。然而,在涉及到设备制造工艺的问题时,化工设计院就有些抓瞎了,最主要的拦路虎,就是乙烯装备中需要使用的低温材料。

乙烯生产涉及到许多低温环节,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所谓“乙烯三机”,也就是乙烯压缩机、丙烯压缩机和裂解气压缩机都是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其中丙烯压缩机的进口温度一般为零下4o摄氏度,乙烯压缩机的进口温度达到零下1o2摄氏度。

在低温条件下,许多材料的强度都会大幅度降低,从而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因此,要制造乙烯设备,低温材料就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在一台压缩机中,涉及到转子叶轮、隔套、轴套、螺钉、螺母、焊接机壳、铸造机壳等许多不同的部件,每个部件因为工作条件的不同,选用的材料也不同。中国长期以来无法实现乙烯三机的1oo%国产化,主要原因就在于某些牌号的低温钢材不能自主生产。

针对这种情况,秦海毅然投资2ooo万元,帮助化工设备院建立起了低温材料研究中心,又专程前往俄罗斯,聘来了维克多-采列捷利等一干搞低温材料的专家。近日,担任低温材料研究中心主任的樊志渊给他打去电话,告知低温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他今天就是专程来了解具体情况的。

至于妹妹秦珊,秦海已经决定安排她作为集团安排在低温材料研究中心的监督员。未来,秦海还要以这家低温材料研究中心以及其他几个化工实验室为核心,成立一家大秦化学工程技术研究公司,而秦珊将会被任命为这家公司的董事长。

在秦海不在京城的这段时间里,秦珊隔三岔五地便会到这几家实验室走动走动,了解一下具体的研究情况,并通过电话向秦海进行报告。虽然秦海并没有明确告诉樊志渊等人有关对秦珊的安排,但大家都知道秦珊是秦海的妹妹,也能猜出秦海安排她在实验室走动的目的,所以不会拒绝她的巡视。

“欢迎欢迎,欢迎秦董事长到化工设计院来视察。”

在设计院门口,樊志渊带着几名研究室的负责人正在等候着秦海一行,看到秦海的汽车停下,众人一齐围上去,热情地打着招呼。

秦海和秦珊分别下了车,秦海挨个地与众人握手寒暄,秦珊则带着几分腼腆的表情,跟在秦海的身后,向着樊志渊等人微笑。互相问候完毕,樊志渊问道:“秦董事长,咱们是直接去研究中心,还是先到我们研究室去坐坐?”

樊志渊的正式身份是化工设计院第一研究室的主任,请秦海到研究室坐坐,属于一种比较官方的接待礼节,而直接去研究中心就显得比较随便了。秦海原本也不是在意虚名的人,他摆摆手道:“樊主任,咱们就不必客气了,直接去研究中心吧。”

“那好吧。”樊志渊应道,他交代了一个属下回研究室去通知众人到研究中心开会,自己上了秦海的车,带着秦海来到了新建成的研究中心的楼下。至于其他几位一道去门口迎接秦海的人员,则是自己骑着自行车紧跟着赶到了。

秦海在樊志渊的带领下刚刚走进研究中心的楼门,迎面就碰上了一位熟人,正是他从苏联挖过来的采列捷利。采列捷利是专程出来迎接秦海的,看到秦海,他笑容满面地张开了双臂。秦海对于这种俄罗斯礼节倒不反感,哈哈笑着与对方拥抱了一下,然后用英语问道:

“采列捷利先生,你和夫人在中国生活还习惯吗?”

“感谢秦先生,我和我太太在中国都非常习惯。”采列捷利笑着说道,“尤其是我太太,除了对夏天的天气太热这一点有些抱怨之外,她觉得中国的一切都非常令人愉快。”

“拉吉莫夫先生的身体好吗?”秦海又问候起了采列捷利在苏联的岳父。

采列捷利道:“他的身体也很好,他还打算过一段时间回中国来看看呢。”

“我们非常欢迎啊。”秦海说道,他转头对身边的樊志渊交代道:“樊主任,如果拉吉莫夫先生到中国来,所有的接待费用都由研究中心承担,务必要给老先生提供最好的待遇。”

“哈哈,秦总放心吧,我们会照顾好拉吉莫夫先生的。”樊志渊说道。

秦海倒是没有向采列捷利询问他儿子谢廖沙的情况,因为谢廖沙现在正在跟着谢其进做事,其实也算是大秦集团的一个外围人员,秦海对他的现状十分了解。据谢其进说,谢廖沙现在在赤塔以及周边的几个州小有名气,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家中国大企业的掮客,不少想到中国去淘金的技术人员都在与他联系。

又聊了几句家常话,秦海说道:“采列捷利先生,我今天到这里来,主要是来了解低温钢材的研究情况的,听樊主任说,这一段时间的研究主要是你在牵头,是不是可以请你给我做一个比较详细的介绍呢?”

采列捷利点头道:“樊主任昨天已经交代我了,我非常乐意向你介绍一下我们最新研究进展,你请随我来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