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先做一个试点(2 / 2)

材料帝国 齐橙 0 字 2020-07-31

秦海道:“我们大致计算过,如果是搞短流程炼钢,对落后生产工艺进行改造,形成年产5o万吨左右的产能,大概需要5ooo万至8ooo万的资金。由于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钢材价格能够比现在生产地条钢要高出2oo至3oo元每吨。这样计算下来,扣除其他成本,设备投产之后,一年多时间就能够收回全部投资,这样的事情肯定是有人愿意做的。

现在有些企业不愿意更新设备,一是因为原来的旧设备是花钱买来的,凭空报废,不符合他们的节俭心理。二则是因为难以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更新设备,所以明知更换设备之后能够赚更多的钱,也只能望洋兴叹。国家如果能够解决他们的这两个困难,他们中间的大多数人是愿意接受改造的。”

“可是,国家需要拿出多少钱呢?”崔洪春问道。

“短期内,大约需要拿出1oo亿到2oo亿的资金,这些资金大部分是贷款,是能够收回的,只是暂时借给这些企业使用而已。因为这些小钢铁的存在,国家承受的环境损失远远不止1oo亿,这笔账国家有没有算过?”秦海说道。

2o世纪末至新世纪初的中国,伴随着经济的高增长,钢铁水泥等高耗能产业蓬勃展,带来的一个巨大的负面损失就是空气质量的下降。让后来的人们谈虎色变的雾霾主要就是起源于这个时期。在后世,国家斥资数千亿元试图治理雾霾污染,但举步维艰。如果能够在十几年前花费比这少得多的资金用于补贴小钢铁小水泥的技术改造,未来将可以省下十倍百倍的治理费用。

崔洪春的犹豫,来自于他的时代局限性。一方面,没有人能够想得到中国经济会有如此大的展,在当年觉得1oo亿2oo亿是一个天文数字,而仅仅1o年之后,几千亿的治理费用都已经不在话下了。另一方面,当年的人对于污染的忍受能力也远远高于后世,国家贫穷的时候,新鲜空气仅仅是一种奢侈品,只要到了国家富裕之后,人们才会认识到良好的环境其实也是生活所必需的。

听罢秦海的话,崔洪春陷入了沉思,他在权衡着各种方案的利弊。不得不说,秦海的思路,是非常新颖的,让陷入困局的治理小钢铁行动有了一线曙光。不过,调动上百亿的资金来改造小钢铁,这可不是崔洪春一个人能够决定的,恐怕需要到中央这个层面,才能下如此大的决心。

“如果崔主任有疑虑,我们可以先做一个试点。至于资金嘛,我们集团可以承担。经贸委方面只需要给我们一个授权,你看如何?”秦海笑嘻嘻地抛出了他的后一个计划。

“没问题。”崔洪春这回连想都没想,直接就作出了回答。他知道秦海手里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一个试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至于授权,他完全能够相信秦海的人品,知道秦海不会提出什么不合理的要求。

“你是长亲自指定的工作小组副组长,你自己就可以给自己授权,还需要经贸委做什么吗?”崔洪春说道。

“我只是治理小钢铁行动小组的副组长,涉及到人事调整警力配置部队调动……”秦海掰着手指头开始给崔洪春算了起来。

“等等!”崔洪春伸手拦住了秦海,“你打算干什么,怎么还有部队调动的事?”

秦海一指辛金隆,说道:“老辛,这个问题你来给崔主任解释一下吧。”

辛金隆面有尴尬之色,不过秦海点了他的名,他也不敢不答应,只能硬着头皮对崔洪春说道:“崔主任,我自己过去就是搞小矿山的,和那些搞小钢铁的老板没什么两样。我们这些人吧,说难听点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如果没有一点强硬的手段,我们是不会听话的。所以呢,这回我就向秦总建议,对这些小老板要先来硬的,把他们打服了,然后再给他们甜枣吃,到时候他们不吃也得吃了。”

“这种事……也就你小秦干得出来。”崔洪春无奈地摇了摇头,“看来,长找你做这件事是对的。这样吧,其他方面的事情,我负责协调。要调军队,你比我有办法,冀老简直把你当成亲孙子一样,你找他办就行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