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三章 【挺进大别山】(2 / 2)

我成为崇祯以后 鲟鱼 2436 字 2019-08-10

“元素带回了三万人马,京畿人马还有一万多,江南张庆臻那里再派出五千,孙传庭应该还能出一些人,差不多够了。。”我说完又想到北京不能不派人马留守,说道:“元素回去后,让满桂回来,朕会留下一万辽东兵马让他负责北京的关防。”

地理景观和人文现象有时候可以表现出惊人的共性,令人不能不赞叹天地造物的神奇,也许冥冥之中确实有一种看不见的力量在规定某种秩序吧!

这一天,明朝的官军来到太行山脚下。[www.69zw.com首发]。我和宋献策一起停住脚步看着面前的高山,太行山虽然不如五岳山那么雄伟壮观,但也有他挺拔不凡的一面。

太行山的主体大致呈现南北走向,太行山的北面与恒山燕山等山脉纠结,层峦叠嶂,挺拔险要。由北向南山势逐渐平缓,到了南面,又出现一个转折,折向西南方向,与王屋山相连。

“在山的那一面不到一百里,就应该是白莲教造反的地方了,朕如果此时挥师而去,不知道会不会杀白莲教一个措手不及。”我看着一眼望不到尽头的大山说道。

宋献策脸色凝重的看着面前的高山,道:“反贼之中看来也有高人啊!把造反的地方选在山西河南交接的太行山附近,对他们来说有了很大的活动空间,朝廷派兵围剿,他们支持不住必然会遁入深山之中,给朝廷的围剿制造了很大的难度。”

我突然想到一部电影,《挺进大别山》,而此时做出挺进太行山的却是造反派,太行山位于中原腹地,一旦被李自成张献忠之辈在这里开辟出根据地,上可威胁到北京,下可威胁到南京,就像是插在大明帝国心脏旁的一把利刃,让人寝食不安啊!

宋献策见崇祯皇帝脸色不好看,转换了一个话题道:“皇上是否听说过愚公的故事?我们面前的这座大山,曾经和旁边的王屋山相并联,东西七百多里,高达万仞,据说他原来的位置是横立在冀州的南面,河阳的北面……。”

<style>

.pp 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

</sty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