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田园农家饭(2 / 2)

穿越婚然天成 席祯 0 字 2021-08-15

田庄是统称,包括粮田、菜地以及给管田地的工作人员办公、值班的地方。

两排七八间白墙黑瓦的平房,后排都是仓库,前排是厨房、办公区、值班室。洗手间单独建在平房的东北角,位于果林和田庄中间,四周栽着绿竹和驱蚊的七里香。

两排房子中间是两亩地的晒谷场,水泥浇筑、光滑干净,秋收时不可或缺的辅助场地、冬天时很好的取暖场所,可到了夏天就遭罪了炙热的阳光直晒着光亮的水泥地,把周边的房子都烘烤得火热火热的。好在房前屋后栽了很多高大浓密的香樟树,多少能挡点光。

前排房子出去是一条可跑小型货车的柏油路,路旁栽着杨柳和桃树,到了春天看这条道桃红柳绿的煞是迷人。不过行道旁的桃树是只开花不结果的。

道路一面通往果林、养殖场,反方向就是农场出口或是宿舍区了。

绿荫道再出去是一片梭子形的鱼塘,将田地隔成了两部分。

左边专门种粮食,八月份的田野上,绿油油的秋季稻遇风摇曳、即将进入收获期的黄灿灿麦子婀娜多姿。

右边是菜地,高的是玉米,矮的是南瓜;红的有番茄、辣椒,黄的有葫芦、金瓜,还有紫色的茄子、白皮的黄瓜;丝瓜、苦瓜爬满藤,西瓜、冬瓜满地爬;另外还有地里长得番薯、土豆,水边生的茭白、荸荠……这还只是露天的菜园,旁边还有几座为冬季准备的大棚。

田庄的大厨房其实就是农场的员工食堂。

里间砌着一口四眼大灶,边上还有煤气灶、蜂窝煤炉、烧烤和火锅专用的炭炉、电磁炉,烤箱、冰箱、冰柜等现代电器也不缺。

外间就是餐厅了,奶白色的墙面、青色的地砖,南北窗户透气又敞亮。窗帘不是布艺的而是竹卷帘的。居中一张原木拼接的约莫三米长、一米二宽的长餐桌,两边各一条长板凳,也是原木拼接的,瞧着有几分古色古香的韵味。

北窗下一组原木沙发和茶几,可供七八个人坐着休息。

进门和南窗旁的中间是两只不锈钢热水桶,分别装着白开水和凉茶。桶边的矮柜上摆着几罐普通档次的茶叶。来来往往的农场工作人员可以到这里倒水泡茶兼歇脚。

两边的窗台上垂挂着几盆长势葱郁的绿萝和吊兰。窗台角落铺着一张粘蝇板,板上躺着几只中计的苍蝇。

茶几底下和进门角落燃着两碟细圈的无烟檀香蚊香。相比粗圈的烟味比较浓的蚊香,这算是比较环保的了。

贺擎东接手后,对田庄没做什么变动,除了绿荫道是全农场统一规划,别的依旧(www.hao8.net)是老样子操作。不过对工作人员有所增减,辞退了几个手脚不干净的,又在当地招了几个农活好把式。收入方面统统有所提高,这是留人的最有效方式。

如今,田庄里干活的一共二十六个人,其中一对是夫妻,妻子负责灶房,丈夫管着鱼塘。家里也没别的牵挂,所以签的是长期合同。搁古代那就是庄上的管事和管事夫人,稍有那么点职权。

贺擎东打从决定改造农场起,就对农场里的工作人员做过详尽的调查,确保都是放心可用的,之后就不再管了,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嘛。左右都在农场里,吃的方面随他们折腾,爱吃啥吃啥,人的肚皮总归就那么大,几十号人还能把几百亩的农场给吃空了?

聂美云打理的时候,倒是有偷鸡摸狗的事发生。虽然雇了凶悍的雇佣兵看守,可归根结底还是得看人本身,人的品性不好,管的再严都会有疏漏。相反,品性好的人,哪怕看大门的就一个老头儿,也照样没人想着把农场里的产出运出去偷卖。

上趟和徐太子一行人来的时候,贺擎东就吩咐过管灶房的杨婶了,以后但凡有客人来,杨婶自行决定整什么菜,不必每次都问他,横竖管饱就行。

于是,这一次杨婶听说东家带着客人来农场了,而且是来帮忙采摘桃子的,中午肯定会在这儿用饭,一收到消息就忙活开了。其他人都去桃林帮忙了,她一个人要管这么多人的吃食也忙得够呛。

好在鸡鸭都是养殖场那边杀好了送来的,她这里只需洗干净就能下锅。

鱼是她家那口子临时去钓的,两条五六斤重的大草鱼一堆手指粗细的小杂鱼。

草鱼一条片肉做酸菜鱼,酸菜是去年冬月腌的,那会儿秋白菜多的没地儿搁,就顺手腌了两缸酸菜,很受大家欢迎,尤其是夏天,酸菜冲汤能下两碗米饭。另一条草鱼跺块做糖醋鱼。

杂鱼洗干净裹了淀粉油炸了吃,酥酥脆脆的。她记得东家夫人上趟来最喜欢的就是这道油炸小杂鱼了,蘸着番茄酱吃说是非常美味。今儿个她特地炸了很多,管够。

除了鱼,还有一桶龙虾和河虾。龙虾是夏天的常客,只要起得早,天天早上都能收获一大桶。河虾就比较难捉了,既小又滑溜,得用特制的虾篓子。不过这难不倒她家那口子,钓鱼前下好虾篓子,钓完鱼收回来一看,两盘的虾有了。

养殖场送来的鸡鸭做什么好呢?大夏天的,太油腻没胃口,杨婶手起刀落,把其中一只鸭子剁成四大块,焯水后丢到大瓦罐里,泡发了一把清明前后从林秀山上挖来晒干的野笋放进大瓦罐,任它文火慢炖;另一只鸭抹上料酒、香料腌制后准备做烤鸭。余下的鸭肉切成块状烧啤酒鸭,吃不完就放冰箱,明天省得做荤菜了。三只鸡两只鸡娘一只白斩、一只炖蘑菇,一只公鸡就做辣子烧鸡公。这么多人呢,总有人喜欢吃辣的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