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所谓的成功学(1 / 2)

 随着西南平定,洪州也算是迎来了难得的安定。</p>

平叛大捷是一件值得普天同庆的好事,赵恒这么位皇帝也不是小气的人,除了论功行赏之外,又接连下了好几道恩旨,而作为勒紧裤腰带支援前线的洪州百姓也等来了一份免赋一年的圣旨。</p>

咸平四年全年的春秋课税,都不征了。</p>

这显然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只是弄得骆永胜有些不高兴。</p>

朝廷施恩于百姓,那么民心自然在朝廷。</p>

洪州上下的官员也不太高兴,毕竟他们才刚把骆永胜推出来当代言人,正打算上下其手的大贪一笔呢,结果朝廷这边不征税了。</p>

那没办法,只能捏着鼻子再忍一年了。</p>

好在陈礼的升迁之事已是板上钉钉,赶在中秋之前,圣旨就下到了洪州,擢陈礼入京述职秘书省,还给了一个通议大夫的衔,也算是不错。</p>

虽然论及实权肯定不如枢密直学士的章炎,但级别上两人已是平级,都是正四品。</p>

所谓排队上位,陈礼这边一升迁,洪州的别驾胡显就接了班,成为一任知洪州、军事,刺史府算是彻底裁撤掉了。</p>

而跟骆永胜向来私交甚好的度支司司丞卢彦则做了胡显的副手,出任洪州通判。</p>

别驾是刺史府的官名,刺史府没了,别驾自然也就不会再设,改为通判,也可以叫同判。</p>

而骆永胜心心念念的差事也没跑掉,在陈礼接到升迁恩旨的第二天,就下了政令,授骆永胜为洪州都水、营缮监功曹一职,并聘骆永胜为洪州知州衙门里正衙前。</p>

从此骆永胜摇身一变,也算是替老赵家打工的公务员了。</p>

从八品的官袍不见得多么神气,但穿在身上,就是要比那绫罗绸缎要舒服。</p>

大概这就是心理作用吧。</p>

官场上大家伙一团和气,民间下也是欢声笑语不断,洪州上下这次都算是沾了朝廷的光面,弄得八月十五中秋节好生热闹。</p>

而赶等到了节后,洪州城里又热闹起来,连续几天的洪州日报都卖到脱销,无他,百姓们都在关注着此番到底会有哪些人有幸会被录选上参加那所谓的‘成功学培训班’。</p>

</p>

作为眼下名副其实的洪州首富,骆永胜骆大员外早就成为了几十万普通百姓口中值得羡慕的大人物,尤其是骆永胜又是《三国演义》的原作者,文采亦是斐然,名声自然好的不得了。</p>

最吸人眼球的地方则在于骆永胜的岁数。</p>

堪堪及冠之年啊!</p>

什么叫别人家的孩子,这便是了。</p>

洪州城里那些个上了岁数的中老年群体,没事就爱看看洪州日报,虽然主要是为了追读三国,但其他的篇幅版块也不免看上几眼,自然会看到这报上记载着的,骆大员外又做了哪些不得了的事、做了哪些善事、仁义事。</p>

看得多了再看自己家里的孩子,便个个气红了眼。</p>

虽说人与人之间难免会有差异,但这差的也太多了些吧。</p>

没说的,秉持像优秀者学习的态度,许多人家的父母就逼着自家的孩子去报名参加这所谓的‘成功学培训班’。</p>

这个词对于洪州百姓来说当然新颖,但是报纸上已经给出了解释。</p>

所谓的成功学培训班,就是一个教学生如何取得成功的学科,学会了这门学科,就可以走向成功。</p>

最不济,也能成为像骆永胜这样成功的商人。</p>

全城热情大涨。</p>

连骆永捷、成文这些小家伙都动了心,没事就在骆永胜面前晃悠,想着也能进班学习,都被骆永胜喝斥走了。</p>

“这东西你们也信。”</p>

“啊?”骆永捷挠头:“大哥,难不成这是假的?”</p>

“当然是假的。”</p>

晚上吃罢了饭,骆永胜把永捷和成文八个孩子召集到一起,提前给他们上了一堂课。</p>

“想成功,首先得明白什么叫做成功,永捷,你觉得什么是成功。”</p>

“嘿嘿,要是能像大哥您这样,对我来说那就叫成功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