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战后问题总结大会(一)(1 / 2)

 不出此时西京所有的官员的预想,他们很快就等到了御前司传出的消息。</p>

骆永胜召见了所有在京三品以上的官员到皇宫外的国家大礼堂列席参会。</p>

别觉得三品以上来的人就少了。</p>

那也得几百人。</p>

西京是什么地方,京城啊。</p>

俗话说得好,首都什么都缺,最不缺的就是官。</p>

还是大官。</p>

内阁、朝廷、大元帅府,光这军政两套班子三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少数就得上百位了。</p>

再加上君卫队中央总署呢。</p>

知道在百官嘴里,是怎么形容这个中央总署的吗。</p>

‘小朝廷’!</p>

对比内阁和朝堂,中央总署俨然就相当于是独立于外的中央第二套班子,内部有着完全明确的层级架构,从严真往下,一样分了几个部,加上地方省、府、县三级的行署班子,可以说,即使有一天骆永胜解散了内阁和朝堂,这个天下他还是乱不了!</p>

当然,虽说是两套班子并轨同行,但内阁和中央总署之间的关系倒是谈不上水火不容,因为两者之间的职权并不冲突。</p>

内阁抓政务,君卫队抓思想和教育。</p>

各忙各的。</p>

现在因为骆永胜的深夜传召,倒是让大家伙难得的机会都聚到了一起。</p>

寇凖来的最早,谁让他的府邸离着最近,要是摆架子的话寇凖完全可以等一阵再出门,但他显然没这个打算。</p>

之前做了三十年宋臣,如今又做了六年的楚臣,说实话,寇凖也累。</p>

他已不在年轻,算算,六十的人了。</p>

一时间,坐在会场内,寇凖的心绪就飘了很远。</p>

身后,越来越多的脚步声响起。</p>

参会的官员们都到了。</p>

众人也都看见了寇凖,还都不由得一怔,显然是没有想到堂堂内阁首辅竟然如此提前的先赶到了会场。</p>

愣神之后,纷纷来见礼。</p>

“阁老。”</p>

有人走近轻轻唤了一声,把寇凖从沉思中喊醒。</p>

“阁老想什么呢?”</p>

“没什么。”寇凖随口遮了过去:“契丹已灭,国家大喜之日,老夫替着开心呢。”</p>

</p>

身边围着的一群官僚便就顺着这话纷纷附和,一口一个国家之喜、一口一个陛下神威。</p>

说的,全是废话。</p>

文官这边基本都是寒暄,而武将方面则就聊得眉飞色舞了许多。</p>

这次北伐大捷,他们虽然没能够得以跟上,但同为大楚的军人,也是与有荣焉的。</p>

而这群武将中,又由以参谋司的一众参谋们最是开心。</p>

战局的发展虽然在最后超出了参谋司的意料,但总体上来说很是偏差不大,这一次战后论功行赏,他们这些作战参谋一样有功。</p>

可喜可贺。</p>

和文武两班的官员各有所聊不同,会场那有那么一群人打进了会场就不说话,即使说,也是小声的窃窃私语,很少出现三五成群高谈阔论。</p>

这是中央总署的官员。</p>

一群在其他大楚官员眼中有些另类的存在。</p>

三个圈子互不打扰。</p>

在这个奇特的平衡中,十几名大汉将军走进了场中,其中一人扬起嗓音。</p>

“圣驾到!”</p>

原都还在各自纷扰的百官齐齐站起了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