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剑圣与剑仙(2 / 2)

要结丹九转,追求完美,自然就需要更多时间打磨锤炼。</p>

“师兄如今是几转?”</p>

崔佛海倒是坦诚:“八转。”</p>

吴奇赞道:“师兄都已八转,九转已指日可待。”</p>

“但愿吧……只是金丹凝转,越是往后越是困难,既需修行,也得看机缘。”崔佛海脸上流露出一丝苦涩:“不瞒师弟,我在八转已有二十余年,至今进展缓慢。”</p>

“师兄可是需要什么灵丹妙药么?”</p>

“我以文入道,既练体魄与修剑,却所学驳杂,不好平衡。如今却是需要以文宝为契机,始终衔环,完成最后一转。”</p>

吴奇问:“也就是说,师兄目前需要的是完善「双鲤牍剑」?”</p>

“的确如此。只是天下典籍经史,我已看过十之八九,却好无寸进,实在汗颜。”</p>

崔佛海坦荡而直率,并未有任何遮掩。</p>

吴奇此前就发现,大多武当弟子都是如此,因心思纯粹通透,修剑才能高歌猛进,自己和王旸这种算是异类少数。</p>

“师弟我有一个朋友,写了一本书,如今也是文宝……虽然算不得什么名作,但师兄不妨一读,或许能给师兄一点新鲜。”</p>

吴奇从三爪奁里翻出一本书递去。</p>

崔佛海目光落下:“《鉴妖谈》……这名字似是杂谈志怪。”</p>

他稍微一翻,上面春宫图栩栩如生,顿时让他脸上翻窘:“这实在有点……”</p>

崔佛海看了一会儿,随着逐字阅读,脸色渐渐严肃起来:“儒林里还有敢这般写书的读书人,真是天下幸事。”</p>

他闭目片刻,突然感叹:“原来如此,之前我过于拘泥形类典籍,导致三宝僵化,难以转圜。现在需涉猎广泛,广读天下之书,以证牍剑,这将助我成就九转!”</p>

“多谢师弟点拨!”崔佛海郑重拱手。</p>

“师兄客气了,本来师兄厚积薄发,只需最后一个契机……这也是师兄的机缘。我不过是恰巧撞上了这个节点。”</p>

吴奇笑着恭喜。</p>

崔佛海找到了突破的契机,此时也变得轻松许多,话也多了起来:“师弟此次切不可大意,我虽未曾见过沈驹,但却和剑圣裴先生有一面之缘。”</p>

他脸带缅怀:“至今想起来,裴先生的风采依旧让人难忘。”</p>

吴奇在不少书籍里见过剑圣裴旻之名,只知其剑术通神,为大唐朝廷第一护法,此外一无所知。</p>

既然崔佛海见过本尊,吴奇赶紧请教询问。</p>

“裴先生的修为?”</p>

崔佛海听得一笑:“吴师弟,你可知道,归剑师祖出山后一十六战,十五胜一平,那一平是面对的谁?”</p>

吴奇愕然:“归剑师祖与裴剑圣交过手?”</p>

“对。”</p>

崔佛海点点头:“彼时,大唐取代前隋而立国,裴先生携皇命登门,与归剑师祖在剑山问剑大比时切磋,唯元婴期可观礼,殷师叔也在场。两位真人神通法相尽显,打得万剑齐喑,最终只得算不分胜负。”</p>

“裴先生似乎因某种缘故,不能全力出手,从那以后更少露面了。”</p>

“沈驹虽非元婴修士,但为剑圣弟子,实力绝不可小觑。你我不可大意。”</p>

吴奇点点头。</p>

他突然想到:“崔师兄认识严自昶或段煊么?”</p>

戢水龙女说过,当初严长老和段煊在剑山斗法,这四年一次的重要大比,崔佛海不会没有印象。</p>

“严师兄?段师叔?”</p>

崔佛海一愣:“师弟才到武当山,竟然就知道严师兄和段师叔的事么?”</p>

吴奇顿时精神一振:“这两位有什么恩怨?”</p>

对方犹豫了一下:“其实也算不得什么恩怨……严师兄、段师叔还有一位孔莘(shen)师姐,曾是至交好友。”</p>

“南海秘境开启,他们结伴而去,孔师姐却死在其中。”</p>

“回来后,严师兄就和段师叔形同陌路,三十一年前的剑山大比,严师兄险些一剑斩了段师叔,事后就退出了武当山……唉……”</p>

吴奇屏气凝神。</p>

果然有内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