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自由法国的梦想(2 / 2)

凡尔登战役结束之后,伤亡较大的“铁24”奉命驻守这个重要的据点,此后虽然得到了国内新兵的补充,但在那之后这个团便没有再参加其他战役,直到法国战败投降。

在后来补充进这个团的新兵中,有一位叫做约阿希姆·威廉的上尉,虽然普鲁士有许多威廉家族。但这位威廉上尉却有着绝非一般的身份——他便是当时德国皇帝最小的儿子。战争爆发时刚刚从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毕业。

对于24岁的约阿希姆王子来说,进入这个有着光荣传统地团队并非偶然,与早早入伍地哥哥们相比。这位王子天生并不是一个热爱军事的人,据说他儿时的志向是当一位世界闻名地画家,可惜这种高尚的理想并没有得到皇室成员的认可,不仅如此,多数人都悲观的认为这位小王子将是一个碌碌无为的角色。进入二十世纪的第十个年头之后,虽然距离大战爆发还有四年之遥,但整个欧洲上空却是战云密布,许多人认为巴尔干半岛上不断爆发的冲突将会引爆更大的危机,德国、法国、奥匈帝国和俄国不约而同的开始积极备战。

就在这个时候,约阿希姆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参军!

威廉二世欣喜地应允了小儿子的参军请求。不过约阿希姆并不愿意在皇帝跟前服役,而是去了汉诺威第二步兵团当一名普通士兵。半年之后,约阿希姆又主动要求到军校学习,最后在普鲁士皇家高级军官学校一呆就是四年。

据说这位小王子在军校的时候并不是那种成绩特别突出的学生,在体能、战术、指挥以及火力配置等各方面只能用普通来形容,最终在同期300多名学员中以一个第7名毕业,而且这个第7名也只是教官们特别照顾的结果。

约阿希姆毕业的时候正赶上大战爆发,陆军总参谋部一纸调令将他送到了禁卫军第1骠骑兵营,很显然。这支部队没有任何机会到前线参战。约阿希姆也知道,这是他父亲威廉二世的主意,因而顺从了。

在德国这样军事至上的国家里,战场上的英雄无疑是人民最为敬仰地。在以血腥和残酷著称的凡尔登战役中,统帅德国第5集团军的皇储普林斯大出风头,德国从上到下对这位王子也是一致的称赞。此外,这次战役中还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部队,其中“铁24”浴血奋战的事迹更是家喻户晓。

自从在柏林日报上看到有关“铁24”的报道之后,约阿希姆便悄悄下定了决心。一个星期之后,他便拿着调令来到了凡尔登。

可惜的是,这个看似明智的选择却成了令约阿希姆一直后悔的事情,这位王子在这里一呆便是整整一年,在这期间身份也从王子变成了先皇遗子,虽然大公的爵位尤在,但实际上只是一种空头衔而已。随着战争的结束,约阿希姆发现自己和“铁24”一同被困在这个荒凉的地方,然而他要求调回国内的申请却一次次石沉大海,直接找陆军部的熟人帮忙,那些将军却又借故推脱或者含糊其词。这个时候,约阿希姆才真正品尝到人情冷暖。

自从威廉二世遇刺、威廉三世登基之后,约阿希姆与几位兄弟之间的联络越来越少,最近两个月甚至没有关于他们的任何消息。在这个夜晚,约阿希姆对于国内正在发生的一切毫不知情,晚饭之后,他照例回到了自己那小小的房间。在这个显得有些冰冷的石头房间里,墙上、床上以及书桌上散乱的放着一些画纸,那都是这位年轻公爵的作品。

正当约阿希姆准备完成一副描绘附近景色的山水画时,从那老旧的木质房门传来了咯咯的敲门声。

“上尉,有两位从巴黎来的军官找您!”

“巴黎来的军官?”约阿希姆颇为意外,他想了想,回应到:“噢,知道了!我很快就来!”

稍稍整理了一下衣装之后,约阿希姆下楼来到这个旧式堡垒一楼的指挥室里。

在那里等着他的,是两个从未谋面的军官,一个是上校,一个是少校。

上下大量了一眼来者,那位少校展开手中的纸卷问道:“约阿希姆威廉上尉?”

“是的!”约阿希姆好奇的看着面前这两个人,这两个人领章上并未标明所属部队的番号,这意味着他们隶属于师级参谋部以上的军事部门。

“从现在开始,您已经成为德意志帝国驻法国集团军群参谋部的参谋官,这是您的调令!”少校宣布完之后将那张纸卷递给约阿希姆。

约阿希姆接过纸卷,调令并无破绽,只是里面还夹着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两行字:“我们奉弗里德里希大公的命令带您离开这里,看完后不要声张,收拾好东西立即跟我们走!”

眼中闪过一丝兴奋之后,约阿希姆悄悄将那张纸片捏在手中,然后卷起那张调令,立正、敬礼,“德国陆军上尉约阿希姆威廉,无条件接受此命令!”

在场的其他军官虽然有些诧异,但看来前来传达命令的是军衔很高的军官,要知道他们的团长也只是陆军中校而已,因此尽管对这种忽然的调令感到意外,也没有提出疑问或是进行阻止。

在验证过那张调令之后,约阿希姆的直属上司、“铁弥,的团长法里克中校在上面签字确认,然后将调令递回给约阿希姆。

“恭喜了,约阿希姆上尉!”

“谢谢!”约阿希姆不冷不热的回应一句,一年以来这位团长对自己也是这样的态度,既不刁难,但也没有任何的好事情。

简单收拾了一些私人物品之后,约阿希姆跟着那两位军官离开了凡尔登的军营。坐上他们的汽车之后,约阿希姆终于松了一口气。

“你们要把我送去哪里?”

“法国南部!”那名上校回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