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节 云州事务(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6292 字 2019-09-28

会上将军们也就简要地谈了一下作战计划,具体的计划要看情况来定。

……

文官方面,蒋++.了几个要点:“一是以作战为第一,地方上要积极支持军队,支持青壮老百姓(蛮人)参军,发动老百姓,让百姓成为帝的助手、眼睛;二是要想富,先修路!发动全民修路修桥,男女老少齐上阵;三是在人多的地方修建学堂、医院、市场、宾馆、衙门、广场、供水厂等等,建立起初步的社会保障体系。

这里的工作,需要大量人力,中央已经拨出了巨额专款,数家商业银行也进驻云州建立分行,通过大规模的基建,改变云州的落后面貌,让老百姓得到第一桶金!”

此为以工代赈,帝国不可能直接发钱发米给老百姓的,轻易得来的东西他们也不会珍惜,给予蛮人工作,让大家利益挂钩,让蛮人看到希望。

费祎则谈到云州开发的问题,说明要十分慎重,在开发的时候,争取把环境破坏降低到最低点。

当时地方官的政绩不以经济发展的数据作为参考目标,经济政绩的压力不大。

大家还热烈地讨论了各个可以建立城市的地点,衙门的官员配置,本次为了云州,帝国动员了三千多人的政府官员、医生、护士和教师,将陆续到来,迅速建立起官府的统治,每个城市的主官,必须由派来的人担任,至于以后,要看蛮人去学习、进修后的情况而定。

祝融虽然贵为总督,但在会议上说得不多,都是汉官讲,皇帝曾告诫过她要多看看、多想想、多提建设少做决定。

马良最后总结道:“大家要精诚团结,共建云州美好的明天!”

……

会议开了一整天,定下了云州攻略,决定事务,分派责任,然后分赴各地进行工作。

第二天一大早,徐晃带着一批军官,祝融和一帮蛮人,纷纷赶到上一回开会的场地------学校里的操场,那里有大群的乌合之众等待处理,就是隶属祝融夫人的蛮军。

还行,大部分人都没有

盔,武器极为落后,人群中良莠不齐,列队不齐,但干净,努力挺起胸膛,精神面貌可嘉,输阵不输人嘛。

祝融夫人作训话,声明现在她是帝国的官,大家是帝国的子民,所以必须听帝国的话,长官说到什么,就要去做什么,敢违反者,大皮鞭伺候,做的好的,自有奖赏。

她说完,交给徐晃话事。

徐晃也不多说废话,挥动大刀猛砍二刀:一是原来蛮人军队中普通士兵中只允许18岁至23岁的人服役,其.女,而这个年龄段的男子,再怎么糟糕,青春的朝气还是有的,只要营养上去,加上训练,都能成为好兵一个;二是中低级军官也只能保留三十三岁以下的军官,超过三十三岁的蛮人也全部退役,在这个年龄段的人,年富力强,经验也足,而再打上的岁数,即使经验高,但也力气有衰,不利久战。至于蛮兵中的超过三十五岁的高级将领,则早在昨天的会议已经讨论过了,一部分保留在军队中,例如象杨锋、董荼那之类,他们依旧要进行短训学习和未来的进修;一部分较为老朽的则规定退役;还有一部分,象阿会喃、金环三结、朵思大王等,他们不愿意退出军队里,那么就先行集训洗脑后再用,还是给出路给他们。

蛮人有些骚动起来,徐晃说明道:“加入帝队的,是为一线作战部队,是上阵拼命的,平时的训练也非常严格,要求壮士方可;不成为一线部队的人,则作进一步的筛选,成为二线部队,进行守城警戒和运输粮食;还若不行,那么官府招工,也可以被雇佣。总之,你们不会没事可做,都有银子花!”

这还差不多!大家露出了笑容。

一大队帝进来了,很多是军官。按照部署,部队的各层主官必须由帝人担任,从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到十夫长都是帝人,那么本次随徐晃入云州的军人,很多得到了擢升,到蛮人部队里当了官。

事实上,皇帝每一次出征,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好处,且不说抢来的土地、财富和女人,到新地方统治的,要不要地方官?接手新部队,也需要长官,因此军政方面很多人升职,人们都说,在帝国的行政和军旅生活是十分有趣的。

军官们干起了自己的工作,开始整编出蛮人的新队伍,他们带有笔记本,由军官、临时请来帮忙,会蛮语的华商、士兵充任的抄写员摆开了几百张桌子,坐在桌子旁边编着名册,点着名,蛮人们按照来源地分好队伍,然后排着队,一个个上前。

“姓名?”

“没有,我爹叫我叫山猪”或者是“我叫做斤赤迷当。”

“……”

抄写员抬起头来,盯着那个叫山猪的憨憨蛮人,写了个条子出来道:“从今以后你就叫做林德兴!字国忠!你牢牢记着了。”

他们早已有备,每个人都有一本姓名册,全是三个字的,帮助蛮人起名,就突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人人都有了姓名。

“出生日期?”

“不知道!”……

“那么你父亲有没有告诉过你,你出生后看过几次花开?”

“喔喔!有啊,看过二十次!”

于是抄写员就点起手指头,把时间向上推,给蛮兵填写好履历表上的资料,让蛮兵按手印。

非常麻烦!蛮兵几乎什么都不会,姓名、年龄、地址都要靠抄写员去写好,当中也有笑话,例如编出了“林德兴”和“林德旺”两个蛮人的姓名,而林德兴是林德旺的侄子!抄写员不清楚他们的关系,而两位姓林的家伙也不知道“德”字辈的含义,等日后他们识事之后,就非常郁闷了!

时间有限,哪能搞得那么好?!人人忙得四脚朝天,快刀斩乱麻,做好资料,筛出人来之后,长官挑选象样的棒小伙子,加入军队,每选出九个人,小军官即时把他们带走,到操场旁边的房屋去领取物资:崭新的军服(二套)、内衣、香皂、肥皂、毛巾、《三字经》(识字课本)和《圣经》(此圣经不是彼圣经)、行囊、被子、饭盒、剃须刀……捧了一大堆东西,从此他们就是军队的人啦!

拿了东西之后,他们一队队地出发向城东的兵营,那里已经有华军帮他们扎好了营盘,大部分是帐篷,少许是木屋。

把东西扔进帐篷里,到一个个引好的花洒(沐浴头)下,蛮兵们要把全身衣服脱去,丢掉,然后用香皂洗澡、用刷子把陈年老垢刷下来,穿上新衣服,接着是刮脸、剃头。

由于是和平归顺,蛮人们都很温驯,长官说什么,他们就按照先前统治者祝融夫人的要求,全盘接受。

是日,仅祝融的手下,共得出三万蛮兵,编成三个师,还有三个二线师,另外几万人,则跑去另一个地方,开始准备修路、挖地盘、搞建筑去了。

整个南疆,差不多得出了七万蛮兵,九万二线兵,加入帝里,当归头换面的蛮兵开始整队时,南疆新的历史的一页也就翻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