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张昭修地球(2 / 2)

全球三国 比萨饼 8296 字 2019-09-28

事实上,你如果把扔在地下的杆子往地里一插,瞧,很快就生出芽来,树枝象天幕似地张开了,一切适合生长的作物,个头大得不得了,生长极快,完全超自然、变态的生长

生得大到离谱!

为了打造出移民的金字招牌,足足有二百军士随着张昭一起来,听侯张昭的命令。

不过张昭并没有急于拓荒,而是亲自带队深入调研。

初步汇总出来的情况让张昭惊讶万分:“这是神的土地!”

森林完全覆盖的土地,树种有针质的雪松、冷杉、云杉和落叶松;软质树种有白桦、山杨、树;硬质阔叶树种为橡树、水曲柳、榆树和黄桦。树质坚密,极有用处。

森林养育了难以计算的生命:紫豹、黑熊、棕熊、野猪、松鼠和山林中虎、熊、獐、鹿出没其间,人参、猴头、木耳、蘑菇等名贵山珍数不胜数。连绵的沼泽区丹顶鹤、天鹅自由翱翔,纵横交错的河湖中鱼、鱼、大马哈鱼、白鱼纵情游荡……“饭锅里”完全就是那里的写照。

周边有丰富的水资源,地表江河纵横,地下储量可观,大气降水充盈,大大小小的河流日夜奔流不息。

最重要的本地有着数不清可疑的矿石,直到五十年后,本地的家底才彻底勘探清楚,这里有珍贵的矿产资源,煤、铁、铜、、锡、黄金和钻石、石油一应俱全,废石比例极低。锡提取率为70-90%,铜提取率为75%。还有炼钢所需要的,而且储量巨大,达数百万吨;其它辅助原料也都齐全,这为建立强大的黑色冶金基地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当然,现在缺乏人手,能够知晓的情况还很少,可是到处出现的露天矿完全向人们展示了它们迷人的魅力!

在一条小河沟,张昭发现它是一条金河流,泥沙中尽是碎金!……随张昭而去的小部队,人人带着丰厚的行囊回乡。

再往东走,东海与鄂霍次克海沿岸少有人烟,常可见到巨型的海鸟‘集市‘和海豹聚栖地。夏季在鄂霍次克海近岸水域中有白鲸游弋。在尚塔尔群岛可以从岸上观赏到重达150的巨鲸喷出的水注。

边区沿海水域青鱼、比目鱼、秋瓜鱼、明太鱼、庸鱼、宽突:鱼、海蟹储备十分丰富,并常有海豹、海狮和海豚出没……

总而言之,这方宝地,唯有用“神的土地”才能称喻它。

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张昭就选择了近河的一条,黑土极丰厚的地方进行宅地。

一名小吏代表帝国,宣布得到张昭此地三千五百亩的土地!

按朝制,三等男封地一百亩,二等男封二百亩,以上类推,一等公有二千亩的土地封赏,张昭已经将原来的封地归还,将封赏用于本地,他有大功勋,可得一千二百亩的宅地,皇帝开恩,再加三百亩,所以共得三千五百亩。(约合233w平方米)

有水泥标定界标,张昭即行建筑住宅区,他有钱有人,做的都是高标准高规格,围栏采取了水泥上插铁柱,大部分房屋是立柱式,下边空荡荡,以便在冬天不堆彻雪,卧室、会客室、客房,牲畜房井井有条,一应俱全,装修风格简洁明快,高大开敞,还建起了偌大的仓库区。

人和动物居住区尽是双层砖,有良好的保暖功能,人住的地方还有双层玻璃窗!接着又开始建筑供暖、给水排水设施……

张昭可不是坐着大腿挠二腿,亲自动手,做起了快乐的泥水匠,搅拌、彻砖、抹灰……样样都干,他和其他人挖起了井,为了满足大量的供水,在开阔地建起了风车房用来抽取温暖的地下水,也能用于磨粉;为了避冻,给水和下水处都有管道用来加温……

人们把牲畜赶上岸,住进舒适的新家。最重要的牲畜是牛,牛有二种,一是役牛,学名叫“拖拉机牛”,别称“印度神牛”,它们身骨健壮,皮肤黝黑,肉一点都不好吃却力大无穷,普通的拖拉机牛的效率就有最好的一般牛种的一点五倍以上,极为有力,跑起来象辆小卡车!用来种地、运货那是绝不含糊,耐寒指数为中等;另一种是奶牛,帝国人都喝惯奶牛,所以也带了几头来。

还有马、狗、猪、鸡也正式进驻,袅袅的炊烟升起来,宣示人类的主权从此在这片土地上确定下来。

张昭这次来,带了二个小妾和一个孙子,还有四名忠心的印度阿三仆人和六名买来的女奴来帮手,另外还有四名保镖来打打下手。

马上展开了生产活动,得军队帮助,帮他砍去一大堆树木,平整土地,张昭就种植起小麦、马铃薯、大豆和玉米,开出一片青绿的菜地,为了解馋,还建起了玻璃暖房,种起了水果,油桃、小香瓜……张昭最喜欢吃的草莓赫然其中,暖房面积非常大,活儿不重,正合适张昭的两个小妾去管理,

张昭早就有备,满山遍野的山花不能浪费,于是蜂箱搬出来,蜜蜂们高兴万分地飞向遍地的蜜源,很快就会有蜜糖吃了。

张昭完全农民打扮,驾着四辕牛开垦土地,速度极快犁开滚滚黑土!突然,前面出现一个大树桩,直径至少有三米,张昭正想勒住牛只,哪知牛儿兴

,径自向着树桩冲了过去!

狂野的速度令张昭差一点控制不住,锋利的犁刀切中了大致是树桩中央的地方,将树桩劈裂大开,张昭依然握着犁把,犁干脆利落地穿越树桩,将他带了过去,树桩飞速合拢,将张昭马靴给夹住。

啊,各位,你们能够相信吗?我们把那树桩连根拨起来了!

好牛!好犁!

牛儿牛儿叫,摇头摆尾,状甚得意。

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物生长极速,夏秋之交,星空下,张昭出来散步,坐在地上,听见一片天簌之音,好奇地将耳朵贴地,就听到一种低沉的轰隆声,那是作物的根在急速生长,而土豆则互相推挤,再仔细听,能听见悦耳的呼呼声,则是玉米生长时发出的。

张昭除了种地,还种草,他带有草种,据说是皇帝给他的,从天上带下来,长势喜人,张昭不得不一再追加种草地,因为军队给他捉了一窝子野鹿!

军队纯属没事做,皇帝严禁他们帮张昭种地,以报复张昭曾经的无礼。

到得收获季节,大家赤膊上阵,就连张昭那二个娇滴滴的小妾也加入了收割的行列。

为了赶跑天上飞的鸟儿和地里钻的田鼠,人们使出十八般武艺:弓箭杀鸟、稻草人,放出了猎鹰,在地上,负责捉鼠的狗吃到肚皮滚圆,还有几窝子猫头鹰也迁移到本地帮忙杀鼠。

精巧的机器被搬出来,散发着清新的油气,那是帝国“通用机械公司”出品的收割机!它用轮子带动皮带传动,再操纵机械作一系列开合,进行收割,而动力,当然是我们可爱的印度神牛啦。

金黄色的麦粒堆成小山,粒大皮薄,土豆个儿大得不得了,精神饱满,看到人们喜出望外。

除了作物收割,张昭还得将牧草也给割了,晒干入库,以备牲畜过冬之用。

……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美好?为什么大家还是抢着往南跑?

答案就在不久后,狂暴的风雪如期袭来,积雪甚至直达有立柱的房屋底之高!漫天大雪每一瞬间都在把雪加厚,寒气彻骨。狂风在山野中怒号,好象狂怒的妖精一样,乱舞的雪片眯人眼睛,打得人皮肤辣辣生痛。

如此的“美妙时光”长达半年以上,七八个月乃是家常便饭!

依靠烧煤和木头,完善的供暖系统让人们过得十分舒服,可是足不出户的寂寞,如果没有早就准备好的娱乐活动,试问谁能抵受?

食物供给充足。品种多,营养丰富,吃是一种幸福!张昭带了不少图书,可以愉快地围着火炉读书,边读边饮酒吃鹿肉,帝国流行的健身馆,可用来休闲锻炼,肌肉运动、射箭、打保龄球、桌球,足够多的牌棋类,有麻将、天九、军棋、象棋、天界棋(国际象棋)、围棋,拖拉机,甚至连小孩子的斗兽棋和飞行棋都有,大家以各种方式享受着生活,象张昭,最舒服的活动就是睡在两个小妾中间,甚至他还有意降低暖气温度,三人挤成一团乐呵乐呵……

人牲平安,顺利地度过了严冬,到了第二年,再次开始生产建设。

大约在青龙八年秋,上冻之前,张昭搭船离开东北,返回建业。

一回到帝都,他立即用了《帝国时报》的一个整版,全面刊登了他在那“流着蜜和奶的地方”的所有经历,那燃烧的岁月,标题大而醒目,轰动全京师。然后他在帝国多地大声疾呼:“年轻人,到北方去!”他的口号一直喊到响彻云霄,就是他的熠熠生辉的文章和情意恳切的劝导下,“到北方去!出塞,出塞!”带动了帝国往北方的第二次移民!

在私下给皇帝的秘密报告中,张昭用了另一种口气,他认为往北方移民殊不容乐观,过于恶劣的自然环境造们望而却步,官方应该进一步介入,帮助移民。

张昭是在强大的人力和科技力量的帮助下,方能又快又好的站稳脚跟,这些经验,宜全面普及。

帝国官府基本上采纳了他的意见:给去北方的移民比按《宅地法》增加多三百亩的地皮(例如你在南方有宅地600,在北方则高达900亩);银行贷款更多、更优惠;移民出售物品税收更少,对于移民,给予更多的培训和关注;成立广泛的“安家公司”,帮助草创初期的移民,在一些偏僻地方,鼓励大家群居,以集团式开发;同时,加快铁路建设;对于一些北方物流公司、农牲公司,提供方便,实施减税政策;多多宣传,大力宣传……

如此,帝国往北方移民更多,板回了以往的劣势。

张昭修地球,可不是做秀,每年都在北方辛苦劳动,交纳税粮,“做一个有用之人”是他的信条,虽曾贵为首辅,却做起了农民,皇帝称之为“完人”,拥有完好无缺的美德,约在青龙十三年,皇帝加殊恩,封他为“北边郡王”,但人们更多地称他为“移民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