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1 正式分家、初见可卿(1 / 2)

 第二章</p>

2.41 正式分家、初见可卿</p>

一个月后,时间已经进入了永正九年的七月下旬,忠勇伯府,卫夫人院内。</p>

“旭儿,你本是家中次子,如今也定了亲,虽说我也舍不得,但好男儿毕竟也是要去闯荡的。</p>

正好你大哥如今也顶了缺,前几日正式到廊坊上任,如今家中无甚大事,不如一起安排好吧。”卫夫人这次也没绕圈子,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目的。</p>

没错,这么长时间下来,卫旭与秦可卿的亲事基本上算是定了下来,可以说是一套非常繁琐的程序,古代相亲结婚非常复杂,基本上可以总结为“三媒六聘”。</p>

这其中,三媒包括男女双方各有一个媒人,再加上一个中人,媒人好说,中人原本应该是贾赦,只是因为一些原因,最后安排了贾政。</p>

刚刚说到的贾府面见秦业,就是贾政作陪。</p>

可惜,卫旭能看的出来,秦业其实看不上自己,也难怪,他当年也是正经二榜进士出身,义忠亲王铁杆,要不然也不会奉命教养秦可卿。</p>

但是没办法,秦可卿的身份就注定了,她要嫁给谁从来都不可能是因为爱情,而是利益,如今嫁给卫旭可以保证最大利益,那就这样了。</p>

六聘则是全套的从相亲到结婚的程序,也就是纳彩、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最后一个其实就是接新娘了。</p>

因为时间不长,六聘程序目前只走到了“纳吉”阶段,也是在理论上,卫旭终于知道了未来老婆的名字,并且算命后很合适。</p>

有意思的是,前五步除了问名之外,每一步都需要大雁作为礼物,这些卫旭全都能自己解决,算是相当长脸的一件事。</p>

反倒是“纳徵”,需要向女方家里送聘礼,时间定在了下个八月份的一个黄道吉日,也就是现在还没到。</p>

如今卫家、秦家都不是什么大户,因此聘礼议定的数目真的不算大,问题是还没等送呢,卫夫人现在就要求分家。</p>

那么,这聘礼怎么办?</p>

幸好,卫旭根本不担心这点屁事,既然如此,早早离了这忠勇伯府,以后也好更方便处理问题。</p>

“母亲既然已经决定,孩儿自无反对之礼。”你都决定了,那就你说了算,对此卫旭懒得讨论。</p>

“如今府里衰落,但一点家产还是有的。”卫夫人对卫旭的回答有些不高兴,但还是继续,“这是银子三百两,你先拿着。</p>

另外,府里另有一处小院,就在内城边上,可以作为你将来的落脚之处,不要嫌弃。”</p>

说完,卫夫人递过来三张银票,每一张都是百两,又递过来一份房契,算是给卫旭的分家财产。</p>

至于田产门面,她连提都没提。</p>

“多谢母亲!”卫旭恭敬地接过,然后无奈的按照礼仪跪地行礼。</p>

为什么这么老实?</p>

古代的分家可不是你说了就算,而是一套很严肃的仪式,跳过其他不太重要的环节,现场除了卫夫人之外,还有不少见证人。</p>

理论上,应该是卫家的家老、族人,可惜现在卫家败落之后,那些原本就不多的族人早已星散各地另谋生路。</p>

所以周围坐着的,是八公府邸派出的见证人,没什么大人物,地位最高的还是荣国府二房贾政。</p>

哪怕是卫旭的意见再大,此时也只能忍着,因为这就是封建规矩,父母给多少,你就只能拿多少,否则就是不孝!</p>

若是真的担了“不孝”的名号,基本上相当于“社会性死亡”,别说是卫旭计划的科举,就是以后的日子怕是都很难处理。</p>

一整套程序走完,卫旭正式分家立户,以后除了祭祖之外,忠勇伯府就和他关系不大了,因为那里是卫若兰的地盘。</p>

考虑到这位便宜大哥借口“刚刚任职业务繁忙”,连分家都只派了一个长随过来代表,卫旭知道以后两人最多也就是一个“冷淡”关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