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历史转折点 第八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9991 字 2019-08-12

此时林清华方知刚才李香君唱的是什么,她唱的是杜牧的《泊秦淮》,用它来讽刺众人不思为国分忧,只知享乐。

林清华知道她误会了,忙解释道:“姑娘误会了,我等在此并非享乐,如今新皇刚刚登基,侯公子他们特地请我来商议国事,并不是来享乐的。”

李香君说道:“这位公子好面生,敢问公子尊姓大名?”

侯方域抢着说:“这位便是昨日擒了那狗贼马士英、今日被封为威毅侯的林子华林侯爷。”

李香君道:“可是那千里护送今上到南京的林清华林壮士?”

林清华答道:“正是在下,只是那‘壮士’二字实不敢当。”

李香君道:“侯爷过谦了,侯爷乃诚实忠义之士,既然是侯爷说诸位不是在享乐,那香君就不得不信了,刚才是香君错怪诸位了,香君向诸位赔罪了。”说完便跪了下来。

众人哪敢受礼,慌忙站起,侯方域连忙扶起李香君,不顾众目睽睽,掏出手绢,将她眼角的泪擦去,并轻声安慰。

待缓过劲儿来,李香君马上堆上笑脸,告了个罪,回到椅子上,弹起琵琶又唱了起来。这一次唱的更好听了,在婉转悠扬的歌声中,众人才又觥筹交错、大吃大喝起来。

也不知是上等女儿红的酒精的作用,还是李香君那醉人的歌喉的作用,几杯酒下肚之后,林清华便有些醉意了,他将头扭过去,目光穿过窗户,望向那玉带般的秦淮河,眼里看着往来如织的画舫和河对岸隐约的灯光,耳中听着李香君和河对岸隐约传来的歌声,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静。毕竟现在真正意识到危机的只有很少的人,而其中又以在野之人居多,朝中手握大权的反而很少,这大概就是所谓“当局者迷”吧,而若要避免明朝的灭亡,就必须使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一点,无论他是农夫、工匠、商人、士兵还是官吏,看来自己必须更加努力才行。

宴会既散,林清华与众人告别后,正欲骑马回家,却被侯方域拦住。趁着酒劲,侯方域非要和林清华一道回府,所兴两人府邸相距不远,林清华便答应了。林清华吩咐小德子牵着马跟在身后,而侯方域则吩咐轿夫先回,之后,两人便在暮色中漫步在御街上,欣赏着南京的夜色。林清华发现明朝的夜市很热闹,御街两边的店铺都挂着大灯笼,照得御街如同白昼。

林清华好奇的问道:“怎么侯兄不留在香君小姐那儿?”

侯方域黯然答道:“香君小姐是清倌人,不留客人过夜的。”

林清华又问:“你与香君小姐情投意合,何不将其娶回府上,以免日夜相思之苦?”

侯方域先叹了口气,说道:“侯爷有所不知,我曾向那李大娘提过此事,但她却狮子大开口,向我索要五万两银子,虽说我父亲为官多年,但他为官清廉,家中又无产业,因而此事只好作罢。”

林清华哈哈一笑,说道:“侯兄何不早言?兄弟近日刚刚发了一笔小财,正愁没处花,不如就送你六万两银子,当作我送你的新婚贺礼。”

“这个……这个……”侯方域有些心动了,说道:“就算我借侯爷的,他日若有了银子,必定双倍奉还。”

林清华笑着拍了拍侯方域的肩膀,说道:“你这就见外了,咱俩谁跟谁?说送给你就送给你,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明天我就派人把银子给你送过去。”

侯方域说道:“那就多谢侯爷了,改日下官迎娶香君小姐时,还望侯爷赏脸喝杯喜酒。”

林清华说道:“一定,一定。”正想再和侯方域开开玩笑,一阵急促的马踢声从身后传来。

二人赶紧让到一边,寻思道“莫非有紧急军情?”

五十多名身穿轻甲的骑兵护送着一名身穿一品服色的文官,从二人身旁掠过。

侯方域眼尖,一边高喊:“史大人,史阁部大人!”一边对林清华小声说道:“这位便是督师淮扬的史可法史大人。”

史可法听见有人喊他,当即示意马队停下,他本人则拨转马头,向林清华二人弛来。

来到二人跟前,史可法跳下马,向侯方域说道:“难怪这么耳熟,原来是朝宗师弟,老师他老人家身体可好?”

侯方域答道:“父亲身体还好,不过前些天因‘顺案’入狱,又罢了官,现在虽已放出,心情还是有些郁闷。”

史可法道:“出来就好,多散散心就好了。这位是……”

侯方域介绍道:“这位便是识破马士英奸计,亲手擒下伪福王的林子华,如今已被皇上封为威毅侯。”

史可法道:“幸会,幸会,没想到与本朝第一大功臣相会,史某真是三生有幸,不如到舍下小酌几杯,不知威毅侯肯否赏脸?”

侯方域忙道:“威毅侯肯定不回拒绝的,对吧?”说完便转过头,望着林清华,满脸的期待。

林清华笑着说:“恭敬不如从命。”说完便吩咐小德子牵马先回府。

一路上侯方域给史可法讲着林清华擒获伪福王的情景,直讲的眉飞色舞,便如他亲眼见到一般,史可法一边听,一边打量着林清华,而林清华也在打量着史可法,二人的眼神一碰,同时会心一笑。在林清华看来,眼前的这个史可法长相实在是太一般了,黑黑的脸,五短身材,若不是穿上官服,很难把他与老农区别开,这难道就是后世的那个赫赫威名留青史的大英雄史可法吗?看来“人不可貌像,海水不可斗量”真的是没有说错呀。

来到史府,史可法吩咐下人准备酒菜,便与二人攀谈起来。

史可法向林清华说道:“我听说擒拿叛逆的是一个年轻人,可没想到这么年轻,敢问威毅侯今年贵庚?”

林清华道:“虚岁二十四。”

史可法道:“后生可畏啊,威毅侯智勇双全,年纪轻轻便立此大功,他日必是国之栋梁。”

林清华忙谦虚道:“哪里,哪里。史阁部为国分忧,镇守淮扬,真正是我等楷模,我那点功劳怎入得了大人的法眼。”

史可法道:“威毅侯过谦了,如今国事纷扰,我等食君之禄,分君之忧,吃些苦,受些累也是应该的。”

林清华不想再说这些废话,立即切入正题,问道:“不知史阁部对如今天下的局势有何看法?”

史可法沉吟片刻,说道:“如今闯贼虽已被赶出北京,但势力仍很雄厚,盘踞着关中和河南,仍须加紧进剿,不过我大明精锐尽在吴三桂所统帅的关宁铁骑,若是与他联合进剿,则闯贼迟则三年,少则一年就可平定。”

林清华叹了口气,问道:“史阁部的眼光难道仅盯着李自成,而忘了满清八旗了吗?再说那吴三桂已投降了满清,他愿意联合,他的主子还不愿意呢。”

史可法答道:“这个我也考虑过,那吴三桂在誓师时说的很清楚,他引满清入关只是借师助剿,等剿灭了闯贼,再礼送满清出关,这一点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在给本朝的国书里也讲的很清楚。”

林清华说道:“那满清入主中原之心已久,这一点从其一入关便到处招降纳叛就可看出,要不是有入主中原之心,它要那么多汉奸干什么?无论与吴三桂还是与满清联合,都是与虎谋皮,请神容易送神难,还望史阁部三思。”

史可法想了想,说道:“如此说来也有些道理,但如今朝廷兵疲将惰,用谁来剿灭闯贼呢?若连闯贼都剿灭不了,还谈什么抗击满清。史某人无能啊,愧对先皇对我的信任,若是保不住大明的社稷,让我如何有脸去见先皇啊?”

林清华安慰道:“其实也不是完全没办法,眼下便有一个,史阁部想听否?”

史可法忙问道:“什么办法?快快说来。”

林清华说道:“其实方法很简单,那就是与李自成联合,共抗满清。”

“什么?不行!”史可法听后勃然大怒,猛的一拍桌子,说道:“那不可能,那闯贼进京,逼死了先皇,此乃不共戴天之仇,怎能与仇人联合,此计不好,另换一计。”

林清华两手一摊,说道:“那就没有别的办法了,大家就坐等亡国好了,到那时,今上是亡国之君,而史阁部便是亡国之臣,孰轻孰重,大人好好想想吧。”

史可法听完,“扑通”一声坐回椅子上,神色黯然,喃喃道:“这……这可怎么办?亡国之臣,亡国之臣……”看来这句“亡国之臣”深深的刺痛了他的心。

林清华趁热打铁,说道:“这只是权益之计,待打败了满清,再和李自成算帐。明日我就向皇上上奏,封李自成一个王,稳住他,之后再从长计议,大人到时只要不反对就行了。”

史可法望着林清华的眼睛,他从中看到了自信与坚毅,于是缓缓说道:“好吧,明日你上奏,我不反对便是,不过,封其为王的事你可不能扯上我。”

林清华笑道:“那简单,只要史阁部不反对,此事多半可成,这大明的社稷也就保住了,史阁部也可成中兴名臣了。”

史可法苦笑道:“是否成中兴名臣,我倒不在乎,只要保住了大明社稷,我也就对得起先帝了。”

三人小酌一番后,林清华与侯方域告辞而去,史可法一直送到街上方才转身回府。一路之上林清华与侯方域均无话,各自想着自己的心事。林清华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他原以为要很废一番口舌才能说服史可法的,没想到史可法这么通情达理,心里早已想好的说辞大多都没用上,既然已说服了史可法,那么就得好好考虑考虑明天怎么说服皇帝和那班顽固的大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