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血色朝阳 第三十节(2 / 2)

中华异史 呱呱叫 8417 字 2019-09-29

《号角》为半月刊,每半个月出一次,每本定价铜钱五十五个,几乎只相当于成本价。为了提高它的订阅量,林清华还鼓励莫不计请人为其写连载小说,甚至还自己亲自动笔,剽窃一些后世的著名武侠作家的著作,比如金先生的射雕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此招一出,果然见效,以前只是一些有钱的士人才会买,现在就连茶馆的说书先生也买,他们看完后便将其作为自己的说书内容,说给听众,而且有时还将书中一些其它的内容也一起说出来,这样就无意中扩大了影响面,从而为《号角》成为世界第一大期刊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林清华当然不会让《号角》变成一本武侠杂志,他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潜移默化的改变此书读者的思想,从而为中国社会的变革做好理论上和思想上的准备。为了进一步激起人们的危机意识,加强民族观念,林清华还将达尔文的《进化论》做了一些修改,命名为《天演论》,以连载的方式写进书里。他从动物界的生存竞争、优胜劣汰说起,并进而把这一规律推广到人类社会,向人们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国家与国家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是有优劣之分的,但是这种优劣之分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于不停的变动之中,一个民族若是不思进取、没有居安思危的意识,那么不论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如何的辉煌,最终还是会被别的更强大的民族取代、甚至消灭!而大明正处于这样的一个非常时期,是盛是衰全看人们的努力,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地无分南北,人无分老弱,皆有抗清守土之责!

当然了,达尔文观点中的人是由猴子变来的这一论断实在是太惊世骇俗,林清华理智的将这种观点放弃了,他可不想变得像达尔文那样,被人在漫画上画成个猴子。

林清华拿着手里的第一期《号角》,仔细的欣赏着自己的杰作。这本书是莫不计上午刚派人送来的,那上面还闻得到墨香,由于是第一期,所以印刷质量一般,不过内容很充实,书很厚,有近五十页,最为引人注目的是书的封面,那上面画着一个镇虏军的铁皮鼓鼓手,鼓手的两只手有力的敲着铁皮鼓,目光则坚定的望着远方。这幅图是林清华请著名画师按照写实主义的手法画的,然后又让人雕成木版,再派人送到南京。

林清华注意到书上的一篇文章,这是由史可法写的,是他给左良玉写的一篇祭文。左良玉是半个月前死的,他的座船快到武昌时,他就一病不起,进入武昌后,拖了十几天后吐血而亡。左梦庚得到父亲病重的消息后,连夜率领大军由豫南退回襄阳,他自己则率领着一万精锐部队赶回武昌夺权。左良玉死后,为了安抚左梦庚,朝廷下旨,命其袭父爵,为宁南侯,继续统辖湖广一带。

这篇祭文写的骈四骊六,又没有标点,林清华看得头昏脑涨,但大意还是看懂了,都是一些赞扬左良玉的话,并且在文章中对左梦庚极为拉拢,同时也提到了林清华,胜赞他们都是朝廷栋梁。林清华为了看懂,不得不用毛笔在那些句子后面打上标点符号,其实他在开始时就考虑过在《号角》中推广标点符号的,但随即又想到读书人的顽固性,所以就没有推广,而且《号角》的字也是从上往下写的,符合当时的书写习惯。

就在林清华准备研究下一篇文章时,洪熙官跑进了议事厅,他说道:“侯爷,有紧急军情!”

随后林清华召集镇虏军中的高级军官,在议事厅中听洪熙官介绍军情。

洪熙官道:“刚刚收到汝宁城送来的情报,盘踞徐州的清军在得到南下清军的支援后,立即派出八万人,向西快速挺进,已推进到离汝宁城不到一百里的地方了,看样子他们的目标不是扬州,而是汝宁。另外,根据前几天陕西传来的情报,清军数万精锐正在向武关集结,似有出关之意,其目标不明,但很可能是冲着我们而来。自从左梦庚撤退后,豫西已无大明军队,所以清军出关后,我军将直接面对清军。”

林清华道:“左梦庚那边有什么动静?”

洪熙官道:“细作曾化装成苦力,在左良玉出殡那天混进了左府,发现左府中出现了几个操关外口音的人,但未能弄明白他们的身份,后来在他们走后曾派人跟踪,发现他们十几个人均骑马向北而去,并一直跑到豫西南,接着就把我们的人甩掉了。”

林清华点点头,说道:“看来我们已成了鞑子的眼中钉、肉中刺,必欲除之而后快。我看他们此次就是想一举消灭我们,而且似乎还与左梦庚达成了某种协议,这一下我们可是四面楚歌呀!”话还未说完,门外的卫兵进来禀报,说门外有一细作求见。

那细作进门后便将一张纸条交给洪熙官。洪熙官接过看看,神色一凛,又将纸条交给林清华。林清华看了看,撕掉纸条,说道:“直隶南边来的消息,鞑子的摄政王多尔衮亲率十五万大军,由北京南下,一路偃旗息鼓,现在已到离黄河北岸一百多里的地方,可能将进攻开封。”

听完这话,众人都是一惊,都望向林清华。

林清华扫了一眼众人,指着地图说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既然他们来了,那么我们就让他们有来无回!现在开封城里只有陈将军率领的第一师和第二师,力量薄弱,虽然还有两万多新收编的部队,但其战斗力极差,不能依持。”说完他望向众人,说道:“刘赫!”

刘赫闻声,立即站了出来,道:“末将在!”

林清华道:“你现在就率领第三师和第一民兵师携带五十门大炮前往开封,协助陈将军守城,一定要把清军给我挡在开封以北!除非清军绕开开封南下,否则不许出战!若是清军绕开开封城,那么你们就派出一半的军队,尾随清军,把它给我拖住!拖一天算一天!”

“末将遵命!”

“秦侃!”

“末将在!”

“汝宁城虽小,但却是我军东面的门户,现在只有一个团的镇虏军和几万新编的部队,守卫力量不强。你马上率领第四师和第二民兵师前往汝宁支援,也携带五十门大炮。你的任务和刘赫的一样,也是尽量拖住清军,不使其绕道西进,坚决把它挡在东边!”说完林清华重重的在地图上锤了一拳。

“末将遵命!”秦侃说完还行了个军礼。

林清华继续道:“马满原!”

马满原应声道:“末将在!”

“你的骑兵师组建得怎么样了?”

“目前人数虽凑够了,但训练仍是不足,恐怕难以与清军直接对抗,不过我带回来的那四千老兵还是可以一战的。”马满原沉声道。

林清华道:“我给你的任务是与西平寨中的民兵一起坚守西平寨,你要把亲兵分成两部,新兵守寨,老兵集结待命,随时听候我的命令,命令一到立即出发!”

“末将遵命!”马满原大声道。

林清华道:“剩下的人与本侯一起出征!现在大家各自回营,前往支援的部队立即出发,其他的部队抓紧时间做好出征的准备!”随后,林清华迅速赶到军校,宣布游击战培训班正式结业,所有军官立即前往各寨,准备率领各自的游击队配合镇虏军作战,同时派人向南京报信,请求朝廷派兵进攻徐州,以牵制清军。

三天以后,汝宁城郊,齐家村。天色将晚,村子里的村民两天前就举家搬到汝宁城中去了,但村子里还是有炊烟袅袅升起。一支三百人的民兵部队正驻守在此,伙夫正在做晚饭。离村子一里多的地方有一片小树林,树林边最高的一棵树上爬着两个人,他们都是这支民兵部队的成员,一个叫土根,一个叫柱子,队长派他们侦察敌情。

柱子坐在一根粗树枝上,一边摆弄着火绳枪,一边小声唱着歌:“……在那密密树林里,到处都安排弟兄们的宿营地,在那高高的山冈上有我们无数的好兄弟……”土根轻轻推了他一把,说道:“别唱了,小心没发现清兵,反而把清兵给引来了!”柱子停下歌唱,说道:“队长教的《民兵之歌》真好听,听说是威毅侯亲自编的呢!威毅侯真了不起!”

突然,土根“嘘”了一声,用手指着远方,道:“看,好象有两个骑兵过来了!”柱子顺着手指望去,果然看到两名骑兵向这里跑来,不一会儿就跑到了跟前。“是清军的前队探马!看来清军的大部队不远了!准备射击!”土根命令道。

两人同时举起了手中的火绳枪,瞄准着越来越近的清军骑兵。“开火!”随着土根的命令,两声清脆的枪声先后响起,惊起一阵飞鸟,两名清军骑兵一个当即坠马,一个负伤逃跑。

土根骂道:“混蛋!老刘头造的枪真烂!下次我一定找队长要个好点的枪!”随后两人跳下树来,跑到清军骑兵尸体旁,仔细搜了搜,然后立即扛着枪向村子里跑去,柱子将从清兵身上扯下来的褡裢搭在肩膀上,一边跑一边唱:“没有吃没有穿,自有那敌人送上前……”

土根不知道的是,他刚才所打的那一枪注定要载入史册,因为随着这一声枪响,一场被称为“中原大会战”的大规模战役就此拉开了帷幕,而他的那一枪正是这场战役的第一枪!

(第二章完。请继续欣赏第三章——《烈火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