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斩将夺旗(下)(2 / 2)

既然心里已经下定了,击破这个骑兵联队,救出文颂远这个刺头的决心。那么,程家骥接下来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应当如何对付日本人这个骑兵联队了。

经历了这几个月的军官生涯,对这个时代的中日两国的军力,都有些了解的程家骥心里很清楚。日本人的骑兵战术虽说大多是从中国偷学过去的。但到了这个时代。无论在骑兵战术的运行上,还是战马素质上,都不是经过了几千年对战马的阉割处理及近代在军事上极为落后的,中队的骑兵可以比拟的。

想当年在东北就连世界公认的骑兵第一强国沙俄,都在骑兵兵力对比战绝对优势的情况下吃过日本人的骑兵的大亏。

日军骑兵与中国骑兵对比,在战马的管理与养护方面更是占有绝对的优势。与21世纪的一般人想象的不一样,战马并不是一种用青草就能作为主要饲料的动物。这一点程家骥也是当了这个旅长手下有一个骑兵营之后才明白的。永远不要去相信用满地都是的青草做饲料,就可以让战马强壮的神话。那只会让你的骑兵部队的战马成天的拉肚子,连跑都跑不快的战马,就更不角说上阵厮杀了。

只有超过一个骑兵的口粮的价值五倍以上的精饲料,才能让战马强壮有力。日军在一点上就做得比中队要好的多,战马基本上吃得都是豆饼。相比之下中队的战马的伙食就要差得多了,且经常被“有力人士”们克扣,这里这个有力人士是指相对于不会说话的战马而言,更有权力的人。

如此一来日军的战马,又如何不比中队的战马要强上一筹。其实这和拼刺刀的时候,中队往往二三个人才能对付一个日本兵的道理是一样了。程家骥认为这并不是中队在勇气和决心上不如人。说到根子上,还是两个国家在国力上的差距造成的。

有了这些实际情况摆在眼前,别说此时整个独立一百旅能够上战场的骑兵还不到三百人。就是当时的一个骑兵师与日军一个满编骑兵联队正面交锋也不敢说有取胜的把握。在程家骥看来骑兵对决这一条路,在现实里,最起码眼下是行不通的。若是强力为之,那结果只能是一败涂地。

‘要是装甲车就好了,就象德国坦克打波兰骑兵那样。’想了半天还拿是日本人的骑兵没什么办法的程家骥自嘲的想道。

马上他就否定了自己这个狂想,要是中队真的有那么多的坦克来打日军的骑兵。那这场战争的战场就应该是在日本本土,而不是在中国的土地上了。

但是这个想法却老是在程家骥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盘旋。确实,在这个时代对付优势的骑兵使用装甲部队是最有效的方法。

突然,程家骥的脑子里灵光一现:‘没有装甲车和坦克,难道不能找点别的来替代吗?只能够驱散日本的骑兵就行了,形不成集团冲击力的骑兵火力不弱的步兵采用密集队形足可以对付了。’

自认为打到了对付日军骑兵的绝招的程家骥,欣喜若狂的跑出了石屋。他想得倒是不错,但这种有些异想天开的怪招能不能对日军第十骑兵联队还得通得过事实的检验才行!

五月六日,凌晨五时。台儿庄附近的一座小山丘。

日军第十骑兵联队联队长桑田中佐此时此刻的心情,还算不错。虽然正躲在对面那个小丘上的那支中队,在二个小时的时间里,造成了第十骑兵联队的阵亡不下五十人的损失。还差点从中佐的眼皮子底下,夺走那面要是落到中队的手中就大大的丢了皇军的面子的,第四十联队的军旗。不过这一切马上就要结束了,只要中佐阁下一声令下,那个小山丘上的十几个支那残兵就要化为灰烬。至于那面旗子吗,反正不是在中佐阁下手上丢的,只要不落入支那军队的手中拿到徐州去展览。那桑田中佐是不用负多少责任的,顶多也就是因为没有夺回军旗而被师团长阁下训斥几句罢了。

“预备!”桑田的手一抬起来,联队的炮兵指挥官就马上发出了预备口令。十几门炮口正对着方圆不过几百平米的小山丘的,各种口径的近击炮的炮手已经目露凶光的把炮弹放在了炮口的上方。就等着联队长阁下的手一放下来,一颗颗迫击炮弹就要那个小山丘上的“不知死活”的“支那”骑兵全部炸成碎片。

桑田联队长阁下的手却迟迟没有放下!